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数据派
数据来源:青塔
自2019年以来,我国共选举产生了561名两院院士。这些卓越的科学家们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深远的科学思想,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中国科学院共选举产生了188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7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些院士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顶尖的专家,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备受关注,而且对于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工程院共选举产生233位院士和65位外籍院士。这些院士们是我国工程科技领域的精英,他们为我国的工程建设、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成就不仅在国内享有崇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这些两院院士的选举产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想要进入顶尖高校就读的学生来说,了解这些院士的求学经历对他们未来的求学道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整理了2019-2023年度新增的两院院士本科、硕士及博士毕业院校,以供大家参考。
从本硕博校友的整体数据看,近三届的院士增选中,吉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本硕博校友总人次的数量上,有33人次,并列全国高校首位。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两所学校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卓越贡献。
吉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不仅在本科生教育方面表现出色,研究生教育也颇具规模。两所学校在科研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实力,拥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和优秀的研究团队。这些因素都为两所学校在院士增选中获得较高的当选人数奠定了基础。
清华大学在本硕博校友总数量上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工程院院士校友数量达26人次,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这表明清华大学在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和优势。北京大学则有31人次的本硕博校友,位列全国第四,这同样展示了北京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的实力和水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浙江大学均有30人次的本硕博校友新晋两院院士,并列全国第五。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有28人次的本硕博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量最多。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大量投入和成果积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5所高校的本硕博院士校友,均大于等于20人次。这些学校的实力和优势各不相同,但都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与此同时,兰州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本硕博校友,同样在近三届院士增选中表现出色,当选两院院士的本硕博校友均大于10人次。这些学校的实力和优势也各不相同,但都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呈现出全面发展和多元化的趋势。各个学校都在积极投入和推进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工作,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数据也展示了各个学校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为未来的发展和合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除了以上提到的高校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高校也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表现出色,成为了院士增选中的重要力量。这些学校的实力和优势可能相对较小,但同样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