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九道弯》:因爱而婚是叛逆,注定了杨树茂和史小娜的悲剧

2023-02-18   尘飞扬说经典

原标题:《情满九道弯》:因爱而婚是叛逆,注定了杨树茂和史小娜的悲剧

《情满九道弯》是继《人世间》之后,我相对满意的年代剧了。

剧名呼应导演前作《情满四合院》,也在说中国人情感生活的曲折。

九道弯,是居所,也有情感曲折之意。

前四集的故事主线是男主杨树茂桃花朵朵开。白富美史小娜喜欢杨树茂,款姐赵亚静喜欢杨树茂,书香门第小姐姐叶菲也喜欢杨树茂。

乍一看,它像一部所有美女都爱我的男频爽文。仔细看,你就会发现这些感情都会难以逃脱生活的铁锤。

前四集《情满九道弯》让我眼前一亮,源自它的现实主义锋芒。

杨树茂的桃花运,也是他的困境。

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因爱结婚并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婚恋观。

先说史小娜。

即便史小娜和杨树茂情投意合,他们却很难在一起。

传统婚恋观讲究门当户对,杨家是普通工人家庭,史家是有钱人家。除了阶层差距,两家还有过节。

第三集就为两人的爱情悲剧埋伏笔,杨家对史家做过不义之事。

此外,史小娜不满叶菲和杨树茂亲近,说她是姐姐,用林妹妹自比。这一细节也能看出她们难以结婚。

《红楼梦》中,嫁给宝玉的是宝姐姐,而不是林妹妹。

再说赵亚静。

赵亚静是杨家人最认可的儿媳妇。

有颜有钱有爱——她是倒追杨树茂第一人。

赵亚静住在九道弯的大杂院,原生家庭还不如杨家。然而,赵亚静抓住时代风口,在广州打工,摇身一变成为月入几千元的款姐。

在当下,月入几千元是穷人。剧中有大量细节证明几千元在1979年的分量。杨树茂当酱菜厂工人,月入二十多元。

那时候,有6元一瓶的茅台,谢老转还说这相当于他半个月工资了。

杨树茂和赵亚静最大的隔阂是,杨树茂对她没有男女之情。

按照罗伯特·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看,杨树茂和赵亚静也很难在一起。

该理论认为爱情由亲密、激情和承诺三部分组成。赵亚静和杨树茂缺少亲密和激情,她唯一拥有的好牌是承诺,而这个承诺来自杨家父母,而不是杨树茂本人。

讽刺的是,杨树茂和史小娜符合爱情三角理论的全部要求。然而他们却很难在一起。

发现了吧?

史小娜和赵亚静有明显的对比关系。史小娜代表杨树茂的个人意志, 赵亚静则是杨家对杨树茂强加的家族意志。

两人都无法成为杨树茂的官配,这也能以小见大,看出中国婚恋关系的复杂。中国人认为完美的婚姻是要达到某种平衡,既要自己喜欢,也要家人同意。

看似简单,其实难度极高。

就剧中的设定,能基本符合这个要求的,只有叶菲。

最后说说叶菲。

叶菲,是杨树茂三姐杨树影的同学。她会送杨树茂上学,两人姐弟情深。

弹幕上总有人说叶菲有绿茶味,有些道理。

有一个细节就能看出叶菲不希望杨树茂和史小娜在一起。她怂恿史小娜带杨树茂去史家。

史家和杨家有过节,史小娜不清楚,叶菲年龄大一点,她可能是清楚的(只做推测)。

叶菲应该知道史家不同意两人在一起,她却要建议史小娜对父母坦白,看似嗑CP,实则棒打鸳鸯。

叶菲嘴上说杨树茂是她弟弟,其实却把他当男友。最明显的细节是,第四集叶菲回家换衣服,对杨树茂说,她要和许建国交往。

和异性见面,却还要问杨树茂的意思。这是姐弟间能交流的话题?

这里面隐藏的信息是,你是我喜欢的男人,我和异性一起玩儿 ,要看看你怎么想。

说完杨树茂的桃花,再来聊聊杨树茂这个人。

毫无疑问,编剧给了杨树茂王炸配置,喜欢打架,从未有过败绩。

或许有人问,为什么喜欢打架是王炸配置呢?

这就是《情满九道弯》的生花妙笔了。

阿城做过《文化不是味精》的演讲,提到一个观点,建国后到八十年代,中国的主流风气是不要文化,要武化。

文化强调君子动口不动手,武化强调能动手尽量别吵吵。

或许有人不明白,为何武化能大规模流行,人类的理性在哪里?礼仪之邦的尊严在哪里?

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劳伦斯发现,攻击性是人类的本能。武化的社会环境,极大地释放了国人的攻击本能。

而文化是反本能的,这就注定文化容易失灵。

值得一提的是,爬行脑控制人类的本能,比如说食、色、攻击性。

而大脑皮质负责理性。其中负责人类决策,抑制冲动的区域是前额叶皮质,而这是大脑最后发育的区域。

女性在25岁就能发育完成,而男性通常在30岁左右才能完全成熟(可见女性比男性早熟)。

这也解释了,在那段讳莫如深的岁月中,暴力的参与者为何是男孩,而不是中老年人。

这类人可以是《人世间》中的骆士宾、水自流,可以是《我们的日子》里的杨大山,自然也是《情满九道弯》里的杨树茂。

我们在《情满九道弯》中,也能看到大量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情节。

贾书记想侵犯史小娜,杨树茂揍他。

刘士宽纠缠史小娜,杨树茂揍他。

谢老转与村民不和,杨树茂为他出头,依旧是揍人。

在那个特殊时代,没有用说理来解决问题的环境,于是,大家都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

除了武力值强悍,杨树茂还有不错的文化素养。剧中提到,他在上学时就有学霸光环。

这一点非常重要。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从此以后,中国社会的主流趋势,也逐渐从武化逐渐转向文化。不打架的杨树茂积极考大学,是顺应潮流,也是明智之举。

不可否认,他考大学的原动力是为了缩小自己和史小娜的差距。

最后,再聊聊剧中引起争议的服装吧。

比如说第3集,杨树茂凌晨三点去书店排队,他穿秋衣配外套。杨妈还特意强调夜里冷。

而后,白天的杨树茂会多加一件毛衣。

剧中的时间是越来越暖的春天。

叶菲的衣风时髦多样,她上班时,衣服换得特别勤,上学后会出现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常穿一件衣服的情况。

我不知道,这是在暗示叶菲没有收入,买不到新衣服,还是在说叶菲上学了,没心思穿漂亮衣服了?

即便这两种都不是,菲姐穿得也有点多吧——这是体寒能解释的吗?

我特别喜欢观察剧中人的服饰,因为服饰恐怕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有阶层属性的产物了。

心理学大佬詹姆斯(如果不是拖延症,他能成为心理学的开创祖师),服装和我们的灵魂,身体一样重要。

“人由三部分构成,即灵魂、身体和穿的衣服。这并不是一个玩笑,我们欣赏自己的衣服,并通过衣服来识别自己。”

人靠衣装,不是虚言。

有时间我会从服装的角度分析《情满九道弯》吧。

就前四集的内容来看,《情满九道弯》能称得上京版《人世间》。

《人世间》的优点它有,缺点也一模一样。

比如说,天寒地冻,雪花飘飘,然而,剧中人说话时却没有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