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号航空母舰是旧日本海军的一艘航空母舰,也是日本第一艘航空母舰。
凤翔号航空母舰是世界航母建造竞赛中以航母标准设计建造,并最先完工服役的航空母舰,因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艘现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凤翔号航空母舰1919年12月16日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开工,1921年11月13日下水,1922年12月22日服役,服役初期参加了二战侵略中国的战争,二战中主要承担训练任务,其幸存至战后。
凤翔号航空母舰是日本第一艘航母,因此很多设计都有实验性风格,尺寸不是很大,标准排水量只有7470 吨。凤翔号舰体采用无装甲设计,具有全通式的飞行甲板和前后两个机库;打破了第一代航母的“平原型”结构,一个小型岛式舰桥被设置在飞行甲板的右舷;岛式建 [3]筑的后面有三个矮烟囱,为防止排出的烟尘影响甲板上的飞行作业,其上装有铰链,进行飞行作业时可以向外侧放倒,不过由于机械结构不太可靠,日本海军在使用中一般采取半倒的倾斜方式,放倒后的烟囱会在飞行甲板上留下三个凹坑,对飞行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飞行甲板前部三分之一起飞段向下倾斜5度让飞机得以有更高的加速度;两部升降机沿飞行甲板中线布置,优点是可以使舰载飞机在升降作业时最大限度地受到舰体保护,特别是在海况不好的时候;缺点是在升降机的使用过程里无法进行舰载机起降,这种布局直到喷气时代的现代化航母上才逐渐被舷侧升降机所取代。
舰岛
凤翔号的岛式上层建筑比“竞技神”号小得多,只设驾驶室和海图室,上面是三角桅。不过在实际使用过程里,发现岛式结构并不是很合适。由于该舰的飞行甲板比较狭窄,岛式建筑在起降时显得非常碍事。为了保证舰载机的安全起降,又拆除了岛式建筑,将舰桥的功能移到了飞行甲板前段下面,同时改成了向下弯曲的固定式烟囱。
机库
凤翔号
凤翔号并没有采用全通式机库设计,机库分为前后两块,前机库只有一层,机库容积为67.2×9.5米,升降机大小10.35×7.86米,设计为安置9架较小型的战斗机。后机库则为双层机库设计,专门安置6架较大的攻击机与6架预备机,机库容积两层大小不同,分别为16.5×14米和29.4米×12米,升降机大小为13.71×6.34米,在战机搭载设计部分受到当时的局限性因此相当不足,这点在日后并无全面性修正。据1936年担任舰长的草鹿龙之介回忆,凤翔号没有设计航空燃油的专用油槽,因此舰载机需要的航空汽油都是以汽油桶的方式储存;由于不太安全,因此凤翔号上禁烟,也不允许持有或是使用打火机。
动力系统
凤翔号航空母舰所使用的动力是采购自英国的帕森式蒸气涡轮机和日本国产的口号舰政本部式水管锅炉,锅炉操作温度138度,操作压力每平方厘米18.3千克,8座锅炉中有4座专烧重油,4座油煤混烧,在1922年11月30日的海试中曾输出31117马力,达到26.66海里航速。同时相较一般军舰来说凤翔号有大量吨位用于装载燃料,因此具有同时期军舰少有的近万海里续航力。
舰载武器
凤翔号航空母舰装备有4门50倍径三年式14厘米(140毫米)单装舰炮(1936年撤除),2座40倍径三年式高射炮(1939年前撤除),6门13毫米九三式机枪(1936年加装),4座双联装九六式机枪(1937年后加装),10座三联装九六式机枪(1944年加装)。舰载机为战斗机8架(备3)、攻击机6架(备2)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bda0a49f7a4cc28ac7f57fef7bd9a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