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Pinea 6月29日讯)6月21日,Meta CEO扎克伯格亮出了家底:正在开发的四款VR原型机。就在他满心欢喜打算接受大家的赞美时,紧接着第二天,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仅凭一句话就分走了他的热度,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郭明錤在一条推文中表示,Meta将Ques
t2的订单下调了40%,从预期的1000-1100万台下调至700-800万台。此消息一出,为Quest代工的歌尔股份的股价一度闪跌。半天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郭明錤补充说上述并非官方数据,而是自己经调查后作出的判断。
然而,国内元宇宙产业链端公司的股价受到重创已成事实,郭明錤的亡羊补牢显然为时已晚。令小P惊讶的是,区区一条传闻,居然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Meta在前一天敞开大门式的秀机不足以给行业带来信心吗?结合来看,背后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原型机与量产机之间
隔着一整个产业链
我们先来看看扎克伯格展示的这四款VR原型机有哪些特别之处。
第一个原型的代号是Butterscotch,其通过提供每1度角高达60像素的“视网膜分辨率”,允许用户舒适地阅读虚拟视力表上最小的字母。接下来是代号为Half Dome的原型机,基于其搭载的可变景深技术,用户能够看清靠近自己的和远处的物体。
扎克伯格展示的三号原型机Starburst可以算得上是四个里的王炸选手。由于显示亮度和HDR技术的大幅提升,该机能呈现高度逼真的视觉效果,因此也被用于重现自然界中本就存在的鲜艳色彩。最后,将以上这些技术集成到一个小巧、轻薄和低功耗的VR设备中,这就形成了第四个原型Holocake2。
Starburst
以上四款原型机,可以说突破了原先渐进式的改进,或许是Meta急于向大家证明其竞争优势,但为何都还停留在原型机阶段呢?比如该公司展示的第二款原型机Half Dome,其实早在2017年时就已被提出,且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改良。
实际上,搭载这些技术的VR原型机是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入量产阶段的,因为产业链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原型机。
一款成熟的科技产品在上市之前通常会经历以下流程:团队先设计原型机;如果其能达到厂商的指标和要求,或者有优质的功能,才会被做成工程机;接着厂商再进行多次实验,当测试结果显示其已达到可量产水平,就进入试量产阶段;然后由厂商定夺最终成本;最后,该产品进入到量产阶段,销售给用户。
VR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VR显示屏方面,Fast-LCD屏幕量产稳定且性价比高,因此成为很多VR品牌的消费级产品的首选。
据郭明錤预测,Meta即将发布的高端VR头显和苹果的MR设备都配备了Pancake透镜,前者采用2P Pancake透镜,后者则是3P Pancake透镜,供应商皆为国内厂商。
需要说明的是,Pancake折叠光路技术早在2017-2018年就已出现。然而直至今日,Pancake光学的良率还不足以支撑产业链步入大规模的量产期。
也就是说,各大科技厂商的原型机即使具备领先市场五六年的水准,但对产业链来说,每一次的升级,仍需要好几年的深耕细作。
回顾VR硬件的发展之路,Oculus Rift DK2于2014年上市,但在2016年加上了outside-in定位技术,即通过名为“灯塔”的外部基站进行定位追踪,第一代六自由度的VR头显这才问世;2017年,Windows MR把基于CV摄像头定位的inside-out技术带入市场,两年后终于出现标志着这项追踪技术成熟的VR一体机Oculus Quest。
因此,不管是Meta还是其他厂商,想要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优质VR头显,还得突破时间上的阻力。而从本次郭明錤的“乌龙事件”来看,Meta的原型机和量产机之间,隔着的是一整个歌尔股份。
本文属VRPinea原创稿件,转载请洽:[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