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曝“六大困境”,佛山禅城很真诚很实在

2023-01-12   抱朴财经

原标题:自曝“六大困境”,佛山禅城很真诚很实在

没有永远值得骄傲和永远拥抱胜利的禅城,只有有破有立,敢于革故鼎新直面问题的禅城,这样的禅城才能持续大放异彩。

作者:今纶

佛山禅城区让我刮目相看,为什么?

1月12日,佛山市禅城区区长盘石在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用了1339字来谈禅城的问题,不是空对空泛泛而谈,是总结了“六困”,一点点掰开细细说。

自己说自己不行,这才是真想改进,真想做事,而且是真着急了。

我仔细看了报告,可以下个结论:这绝对不是敷衍了事,也不是“出出汗、红红脸”这么简单,而是像六把精确的手术刀直接对准了病灶,准备开始动手术。

就凭这种危机感和这种敢于自曝短板的勇气,我要高看禅城一眼。

01 禅城过去一年不容易

禅城的情况怎么样?

和所有的行政区或者城市一样,禅城承压大环境、小环境以及疫情的各种变数,过去一年也不容易。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再去自我吹嘘没有意义,有一个准确清醒的自我认知很重要。

简单说一下禅城去年的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2200亿元,同比增长3%左右。获评全国“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位列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8名。

2022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前十排名(地级城市市辖区)

增速低于全省,但总量尚可,所以区长盘石比较焦虑也是有原因的。

但这并不是说133万禅城人民去年一年没有努力干活,相反,一直在认真干活,而且突破了诸多瓶颈,只是过程比较艰难。

比如,49项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5亿元,达年度计划的142%,成为全市唯一连续三次获得“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流动红旗的区。

又比如招商引进项目投资创近年新高,超亿元项目54个,总投资超400亿元。

位于禅城的佛山国家高新区(拓思)未来企业孵化中心

还有中国平安等10个世界500强项目进驻,华农财险成为佛山首家全国性保险公司总部。

站在“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地级城市市辖区)第8名”这样的位置上,站在兄弟区顺德、南海这“两小虎”(顺德、南海是“广东四小虎”中的两个)中间,禅城区的名字中虽然有个“禅”字,但是很难禅定。

为什么?

区域竞争很残酷,不进则退,你不够强大,人家就会把你的好东西都吸走。

02 禅城勇敢捅破“窗户纸”

我们来看看禅城自曝的“六困”,分别是:

动能转换之困(房地产占比太大);

辐射带动之困(各区自有体系,市域“强中心”向心力、凝聚力不足);

价值成本之困(房地产化对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形成了“挤出效应”,形成负面循环);

发展质效之困(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太少,低效工业用地占比太高);

公共服务之困(部分旧城老化,设施老旧,优质教育、医疗、大型公共文化综合体欠账较多);

甘于中游之困(甘于中游,“温水煮青蛙”。对房地产的依赖也形成了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习惯于“短平快”赚快钱,培育产业尤其是下苦功培育制造业的意识和耐性不足)。

“六困”之中,有三刀扎向房地产,或者说和房地产有关,分别是第一刀、第三刀和第六刀。

这只是佛山禅城的“六困”吗?

恐怕全国相当一部分城市、行政区都有这些问题,有些恐怕不止“六困”,恐怕有“十六困”,甚至“六十困”!

只不过,禅城勇敢地捅破了这一层“窗户纸”,决定挤这六个“脓包”,所以把它们亮出来,让大家看到了而已。

禅城的这一大步是在实事求是,是敢于认错,敢于说“我不行”,而不是自嗨“我就是行”,没有这一步,后续的改进与迭代无从谈起。

这才是真正的禅城人,这才是真正的佛山精神——求真务实,奋勇向前。

但迈出这一步在复杂的当下其实何其艰难。

它可能得罪人,它可能遭受非议,它甚至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影响部分禅城人的自信与自豪感,因为喜欢被人夸是人的天性和弱点。

只是,浮夸的话语实在太多了,是时候醒醒了。

一个产业兴旺发达的禅城才是禅城人最想要的,产业持续高质量上行,这才是一个最真实的经济逻辑。

区长盘石的“六困”之说戳破了某些幻像,这只是一个开始。

这样的开始发轫于佛山禅城其实也绝非偶然,而是与历史文化以及产业有关。

03 两大产业对禅城影响深远

禅城区的祖庙街道原名佛山镇,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禅城在明清时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被列为全国“四大聚”(北京、佛山、苏州、汉口)之一。

有两大特别的产业基因和在商业贸易中训练出来的精明强干气质投射在禅城人的灵魂深处。

冶铸业是佛山古代最悠久、最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在明成化、弘治年间,佛山人就以冶铁为业。

“盖天下产铁之区,莫良于粤,而冶铁之工,莫良于佛山”。靠打铁,佛山人赚到了钱,也锻造出了一身的豪壮之气,更有一把硬骨头。

国公古庙始建于明代,是佛山炒铁业祭祀祖师的重要场所,也是佛山现存唯一的古代手工行业的师傅庙。

别忘了,禅城还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祥地,是闻名天下的武术之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够硬核,有真功夫。

禅城石湾制陶的技术早在秦汉时期已有较高的水平,明代,石湾陶瓷业进入繁荣时期。

石湾的南风古灶景区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称为陶瓷活化石的南风古灶和高灶,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未断,世界罕见,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南风古灶

2021年佛山陶瓷行业工业总产值达914.89亿元,禅城企业在其中占了重要份额。

这里我们要说说窑变对禅城人的影响。窑变,主要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自然变化。

有窑变是因为原料、造型、胎质、釉料的化学组成的不同,所以瓷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是禅城人的另外一种气质——拼尽全力把产品做到极致,但也接受变化的各种结果,或有惊喜,或有沮丧。

千年来,禅城人其实就是在这样的“压力测试”和锤炼下走到了全国前列,须臾不敢懈怠。

打铁要有好身板,自身要硬。

烧窑要有好心态,要敢于直面压力。

这是禅城人千年传承下来的“一体两面”,产业或有变化,内核从未改变。

04 不逐变而行,就会掉下深渊

禅城人的另外一重精神层面又是应时而变的,甚至为了这种变化,不惜自曝“六困”,不惜自己打破神话,这样的实事求是,这样的勇于任事,其实和这片区域源远流长的商贸文化有关。

曾是四大名镇之一,曾是“四大聚”之一,如今是万亿GDP城市佛山的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中心,禅城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把自己变得更灵活,更通达,并且要时刻做出反省。

商贸生意、制造业、金融都涉及真金白银,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所以,禅城只能求变,而且必须求变。

不逐变而行,就会被边缘化,就会掉下深渊,禅城人对此心知肚明。

先辈们遗传的精明基因一直在发挥作用,禅城说“我有‘六困’”是最精明的表现,也是决战前破釜沉舟的表态。

没有永远值得骄傲和永远拥抱胜利的禅城,只有有破有立,敢于革故鼎新直面问题的禅城,这样的禅城才能持续大放异彩。

禅城亮出了2023年的“六项策略”:实施“中部强核”策略,让城市中心能量更聚;实施“制造业当家”策略,让城市中心动能转换更快……

如何打造都市制造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商业消费中心、岭南文化中心,禅城人一一亮出路线图、资源配置、相关数据,奋勇上进之心溢于蓝图之上。

火力配置到位,准备投入战斗。

我相信,一个敢于自曝“六困”的禅城,也是一个有战斗力有执行力有前途的禅城。

此时此刻想起佛山禅城人叶问,这位武术大师师古而不泥古,不囿于教条,敢于创新,咏春拳术在其弘扬之下发扬光大。

今时今日,求变求发展的禅城在各行业其实都有类似叶问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大家都有真功夫,祝你们过关斩将,一路凯歌,这是属于禅城蝶变的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