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体制可以轻轻放下了!鲁元镇教授:不惜成本夺金牌,含金量却下降

2024-08-03     瑜说还休

夏日似火,奥运的热火程度,却在国人心中,变得有些“生死看淡”的感觉了。

中国人好像不再如以往那样,对奥运会的关注度无比爆棚了,特别是对于金牌数量的关注,似乎降到了历史的谷底——即使是真正的体育爱好者,也更为关注金牌的含金量,而非奥运金牌排行榜了。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鲁元镇评论称:“我们的体育,最初是为国争光,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为了奖牌数量,逐渐把很多体育项目做的非常庞大,于是乎,就有了贪腐的空间和余地,我们为了拿金牌可以不惜成本,最后导致的是金牌数量起来了,但是金牌含金量下降了”。

确实,新中国的体育发展,走过了一条认知变化不同的道路。

当“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最初国家是百废待兴,人民能吃饱肚子,显然在那时才是第一要义。

而辛苦、繁重的人工劳动本身,其实,就是那时人民的最好“身体锻炼”,而体育,则只是人们的一种业余文娱活动方式,彼时的我国,也很少组队参加国际性竞技体育赛事。

伟人当时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著名口号,其不仅适宜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其实,如今再想一想,这确实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不用任何人动员,饱暖之后思锻炼,也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现象。不过,从体育中独立出来的“竞技体育”,却走在了一条有争议声音的路上。

当我们开始了改革开放,竞技体育在最初,其实成了一项“政治任务”——“为国争光”,变成了竞技体育精神的终途与归依。

让“为国争光”附体于“竞技体育”之上,这当然有一定道理,各国其实皆有之。

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从积贫积弱中刚刚站起来后,如何振奋民族精神,则让“竞技体育”担负起了相当部分的作用,所以,“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确实起到过很大的效应。

但缘于“为国”,却因此走上了一条“举国供应”的“办体育之路”——这既跟当时竞技体育落后的现状有关,更跟当年受苏联体制的影响极大有关系,那时的计划经济之核心,就是“举国办大事、举国办一切”。

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且有着举国体制的深厚传统,所以,“举国办体育”的模式显得轻车熟路,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回归开始,很快就闯入了奥运会金牌榜前三,在近年来,似乎还有着霸榜第一的趋势了。

当然,我们的奥运金牌含金量有多高,特别是跟体育强国的美国相比,不得不说,在最具世界影响力的项目上,我们却大多处于劣势,能染指金牌就显得较为罕见了。

与此同时,从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后,中国人对于奥运金牌的热度,就开始慢慢呈现下降趋势——这难道是“得到后就不懂得珍惜”了吗?

当然,这种满足心理的作用下,确实会让人们对于金牌数量之热情变得慢慢下降,但在根子上,却是因为过去那种“证明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的心理,已不复存在,也更说明我们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丰富,已无法只用单纯的竞技体育之金牌,所能刺激出精神上的满足感了。

这并不是说,现在中国运动员争金夺银时,不再是“为国争光”了,也不是说老百姓看到运动员为国争光,不再有兴奋度了,不再有精神振奋的感受了,而只是过去那种将民族精神振兴的重担,过度维系于竞技体育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过去,我们的运动员夺得世界大赛金牌,除了“为国争光”一词常常出现,还会经常出现另一词汇——“振兴中华”,但事实上,当国人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与独立思想越来越提升后,人们考虑问题的角度、维度与高度,就不会再止于单纯的“竞技体育”之上了。

比如,人们开始变得更为关心自身物质水平的提升,对于生活水平、健康安全、生命质量的关心,以及对于精神维度的更为深入理解、需求与关注,变得更为广泛与丰富,而竞技体育这一单纯领域,已无法表面化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了!

比如,现在,不会再有人将所谓“民族自信”,与竞技体育强行联系在一起——并不是说,我们的奥运金牌排行榜第一了,就能让我们如张维为教授所言的“已清场式遥遥领先”了。

事实上,国人现在更为关注的是个人意识、个体权利觉醒后,个体利益的如何提升与保障,以及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上,像我们的核心价值,如何能更好地落地成为现实?人民的幸福感,如何才能与国家发展同步?

显然,个体的发展与幸福,才是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基础,而非相反的“国强民不富”——没有个体的幸福与强大,则空洞化、概念化的“民族自信”,就不可能真正实质性建立起来,更不可能用竞技体育的金牌,堆出所谓的民族自信心!

同时,不断走向世界的中国,真正能让国人昂首挺胸树立起自信心的元素中,还要求我们的国家,能否成为人民正义、民族正义和世界正义的引领者;成为国家安定、国民幸福和世界和平稳定的维护者,成为反对世界霸权、反对侵略的最坚定力量——这同样也绝非排行第一的一堆金牌,所能完全赋予。

这是因为,像“举国体育机制”之下,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或曰国家财政的钱,即使获得的金牌再多,也只是更多的证明了“机制”的优势!——不得不说,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可以视作是在“为机制争光”,而并非单纯的“为国争光”!

质言之,“举国体育机制”,事实上违背了真正的体育精神,这当然也与伟人的名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相背离!

从“为国争光”,到“金牌战略”,现在的体育圈里,“金钱至上”的味道亦是浓厚。

如果是正常的市场化之职业体育倒也罢了,但我们的“举国体制办体育”之下,很多钱却花的是公帑,即使是职业体育中的三大球,比如足球,也仍是“权力与商业”勾兑的跑马场,所以,足球腐败,便成了中国体育腐败的最典型性表征!

事实上,我们的举国体制办体育之下,像世界竞技体育中最受重视的三大球及田径运动,我们的水平仍大多是不进反退,甚至像国足,还退步到了亚洲四、五流的不堪地步了——这其实正好能说明:“举国体制办体育”,本质上违反了体育规律,因此,应该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而如今或许正当时!

还是“让体育回归体育”,不要把体育与民族自信、为国争光等过度的关联。国家也不应再过度包办竞技体育——世界主流的体育强国,其实早已摸索出正常和较好的竞技体育模式,我们只须好好学习之,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就行了。

当我们的国人对于体育的看法、感觉回归正常后,其实,也恰好说明我们的民族心态,正在变得更为正常起来——正常,才是人生、国家和世界之常态,总是搞特殊,玩不同,其实,也大多会背离了日常规律,最终将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b531e36df5b8ce45c88e46c78324d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