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壳陈皮半夏齐,
麻黄狼毒及茱萸,
六般之药宜陈久,
入药方知奏效奇。
这是一首中药六陈歌,说的是这六种药材越陈越好,其中就包含陈皮。
陈皮一词,首见于唐代《食疗本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提及陈皮功效:“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而且还指出“今天下以广中来者为胜。”广中,也就是现在说的广陈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也将陈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其中新会陈皮又是广陈皮中的精品。
新会陈皮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指的是以新会茶枝柑的果皮经晒干或烘干,并在当地陈化3年以上的干皮。
可能很多人觉得,陈皮制作很简单,把柑果摘下来晒干就可以了,其实新会陈皮传统制作技艺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新会陈皮是如何制作的。
01
摘果
茶枝柑根据采摘时间和成熟度,有不同的叫法。
7、8月份采摘的,叫小青柑,个小皮薄,酸味浓;9月份采摘的叫中青柑;10月初到10月中旬采摘的叫大青柑,青柑加工的陈皮统称柑青皮,属于三级陈皮;
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柑果微微泛红时采摘的叫微红柑;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柑果半青半红时叫二红柑,二者制作的陈皮叫二红皮,属于二级陈皮;
12月中旬之后,柑果完全成熟时采摘的叫大红柑,此时的柑果个大皮厚,香气浓郁,品质最好,属于一级陈皮。
02
开皮
新会陈皮开皮方法有丁字二刀法和正三刀法。二刀法是从果圆弧处二刀开三瓣,果脐部相连;三刀法是从正顶处开三刀,果蒂相连;
正三刀法的优势在于方便后期反皮和晾晒,但无论哪种开皮法,都会开成三瓣皮。
03
晒皮
晾晒的时候要选择晴朗的北风天,等陈皮失水变软后,把内囊向外反过来晒,也叫反皮。
反皮之后,就是晒干。同样在晴朗北风天,把陈皮自然晒干或者烘干。
04
陈化
接下来就是陈化了。经过陈化,陈皮的色香味和内含成分都会发生变化,而陈化也分为干仓陈化、湿仓陈化、恒温陈化、烟熏蜜炼等。
干仓陈化,就是将陈皮置于干燥密封的环境下进行陈化,转化相对较慢,但品质最好;
湿仓陈化,是把陈皮放在高湿的环境中陈化,这个方法转化快,但容易有淡淡的霉味;
恒温陈化,指的是利用现代设备,比如空调、抽湿机等让环境保持恒定的温湿度。
烟熏,是很多柑农采取的小规模陈化方法,通过烟熏,达到除虫、除湿的作用;
还有一种就是蜜炼,这是从广式蜜钱类工艺中衍生出的,是将柑皮放在麻袋里高悬,下面烧柴,中间炼蜜,让陈皮焕发檀木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