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青春时听过的歌,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似乎总会陪伴你成长至老去的时光,甚至随着时间流逝,越发清晰。
每到年末年初,我就会想起那部名叫《2046》的电影,想起那个宿命般的门牌号和未曾完结的小说,想起不知开往过去还是未来的列车,想起那些爱而不得的孤独,隔天才会流出眼泪的机器人,想起永不被人知的尘封秘密的树洞……生命中的很多事,也是早不得,晚不得,不在彼时发生,便会是不同的结果。
网络图片,侵删
经历了不平凡一年的我们,被现实牢牢地绑住,曾经天马行空的白日梦,此刻便有点不合时宜,年终的各种总结和规划,也略显多余。“不确定性”,成功地战胜了计划表,成为生活中每个成年人、甚至未成年人都要去面对和功克的难题。身边的朋友,境遇不同,或事业遭遇滑铁卢,或家庭突发变故,或意气风发公司逆势上市……
时间会让伤口变硬,痛感变钝,意志变强,人们没有放弃书写“希望”二字。而这份坚韧的乐观,也如一张无形的网,默默托举着人间烟火;如一盏安宁的灯,用微光护佑着众人归家的路。
过去三年,对于中年的我,可能只是记忆的一小部分,对于年幼的孩子,便占据了他们生命时光的重要比重。我们的过去,也就是我们所有的记忆,实际上都是大脑对过去事件的选择性记忆,是大脑编造的故事,以及对期望构建的叙事。记忆,为我们未来的希望和梦想提供了基础,但不知过去的一千多天,给孩子们的希望和梦想,搭建出什么样的基础。
今天和小儿子无意中聊起一个关于生命的话题。
他读到一本童话故事,里面的人因为想活得久些,就把死神关起来,大家活了500岁都还未死,实在觉得无聊,开始自寻短见,可仍旧无法死去。
最终,全国的人集体决定,把死神放出来,恢复自然原有的秩序。
他问我,“为什么这些人会觉得活得太长很无聊?”
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更好,灵机一动,翻开了另一本书——《一片叶子落下来》,两人一起寻找答案。
小叶子弗雷迪问大叶子丹尼尔:
这棵树也要死吗?
丹尼尔说:
有一天它也要死。
不过有一样东西比树更强。这就是生命。它将永存。
我们大家全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小叶子弗雷迪接着问:
既然我们都要死,干吗生长在这里呢?
大叶子丹尼尔说:
这是为了享受太阳和月亮。
这是为了一起过那么长一段快乐时光。
这是为了把影子投给老人和孩子。
这是为了让秋天变得五彩缤纷。
这是为了看到四季。
难道这些还不够吗?
网络图片,侵删
虽然,这个故事不是上个故事的准确答案,但,也是一个不错的解答,对吗?
小朋友画了一只表,说:
这个时针转一圈就是100年。100年后,一个人的生命结束了,但时间仍然在继续。
8岁儿子不止一次告诉我,他的理想,是要去建造一个没有病毒的太空基地,让地球上的好人都移居过去。作为妈妈,我理所当然表示支持,虽然这是一个不着边际的梦想。
谁还记得2021年12月25日韦伯太空望远镜升空时NASA直播中有一句很优美的话:
“ Lifted off from a tropical rainforest to the edge of time itself, James Webb begins a voyage back to the birth of the Universe.”
“从一片热带雨林飞往时间的边缘,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开始了重返宇宙起源的征程。”
网络图片,侵删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天问》的开篇写到: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两千多年后,宇宙学家劳伦斯·M·克劳斯也许做出了应答:
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曾经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和形成你右手的原子也许来自不同的恒星。
这实在是我所知的物理学中最富有诗意的东西:
你的一切都来自星星。
是啊,因为有星星死去,我们今天才在这里。
克劳斯回答了一半,而关于宇宙诞生的终极问题,人类依旧没有确切的答案。去年此时,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升空,它要飞到离地球150万公里外的地方,寻找宇宙爆炸之后残留下来的那些最初的光芒,找到“开天辟地”最初的线索。
网络图片,侵删
也许
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长过我们的生命
但此生
脚踩大地的普通的我们
即使没有得到关于宇宙的终极答案
也可以试着过好自己的一辈子
或者说
好好过这每一天
即使
只如一片叶子
是为了看到四季
冷雨璇
《时尚新娘》
总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