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位高中男生被学校开除,通报上的16个字,堪称教育的标杆

2023-06-18   空谷幽兰育儿

原标题:成都一位高中男生被学校开除,通报上的16个字,堪称教育的标杆

一对师生之间的对话,一年级的小男孩上课不听话,在教室里乱跑,老师说:“快回到你的座位上去,不然老师打你了……”

男孩说:“我妈妈说了,老师打孩子犯法,我要告诉我妈妈,让警察把你抓走……”这才一年级呀,这孩子还真是了不得了。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身边的很多老师经常感慨: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管了。孩子面对老师和学校的规则是有恃无恐,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知道的,老师打孩子犯法,学校没有权利开除我,大有一副“你能怎么办”的姿态。

学生不听话,学校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前些天,网络上出现了一份成都七中《关于给予李某暄同学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迅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毕竟学校开除学生的案例还是比较少见的。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学校统一安排的主题班会《规则教育》,高二某班的老师正在上课,为同学们讲在学校应该遵守的生活、学习的各种规则,一名叫李某暄的同学突然站起来,认为老师说的话都是在影射自己,于是他就有了后来的辱骂、威胁、伤害老师的行为。

这件事情在学校引起了轩然大波,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关注后续处理方案。最终,学校给出的是开除李同学的公告,学校认为这位同学的行为影响太恶劣,触犯了学校规则的底线,根据据教育惩戒和学校学术处分规定,给予李某暄同学开除学籍的处分。

学校的处理公告中,有这样几个大字特别醒目:距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

对于那些觉得学校处理太不人性化的家长,也可以说是很好的解释了。毕竟学校是管理着上千名学生的教育场所,如果没有一点规矩可以约束学生,教育效果一定不会好,恐怕学生们都不能安心学习了。

孩子顶撞老师,家长千万不要纵容

中国有句古话,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更有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无视规则,小的时候触犯学校规则,大了就可能会触犯国家法律。

父母和老师是共同教育孩子的人,如果孩子在学校敢顶撞老师,不是一个好学生,那么在家里大概也不是一个好孩子,对父母也不见得多么尊敬。

老师引导孩子努力学习,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家长引导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做正直、善良、勇敢的人。所以,老师和家长应该是教育孩子的“盟友”,而不应该是敌对的状态。

初中生、高中生的群体,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孩子的叛逆心比较重,最不好管理,父母如何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因为叛逆而失控,是从孩子的幼年期就应该思考的问题,教育孩子还是应该从娃娃抓起。

首先,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威信,建立感情。

心理学家李玫瑾曾经说过,父母在孩子六岁前就应该给孩子立规矩,如果孩子从小没有立下规矩,等到他十几岁,你再想管教,他就会反抗,甚至做出一些比较极端的行为。

所以,立规矩是孩子有自我意识以后就应该做的事情,3~6岁是最佳时机,父母在孩子心里建立威信,等到孩子大了,也会教育起来顺利很多。

除了给孩子立规矩,父母都应该用大量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深厚的感情也是父母管教孩子的资本,因为你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所以,他们才愿意听你的话。如果孩子从小到大都和父母没有感情,就相当于一个陌生人,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也是非常微弱的。

其次,要多鼓励孩子,少斥责孩子,多进行沟通交流。

每一个孩子都有向往自由的天性,父母总是把眼睛盯在孩子的短处,会让孩子情绪产生逆反心理,特别是一些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越是管得多,孩子越是不听。

没有孩子喜欢父母训斥他,我们应该做的是要和孩子多沟通交流,问问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且尊重孩子一些没有错误的想法,不要太强制孩子的行为,而是引导孩子去寻找学习中的目标,向身边的优秀的人学习,从而达到正面教育孩子的目的。

最后,父母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举止。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思想观念逐渐独立,情感也会有比较大的波动,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融洽,生活会比较愉快。

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之间关系好,会让他们的学习更加顺利,相反,孩子就会生活、学习一团糟糕。

爸爸妈妈应该像朋友的身份一样,多孩子进行交流以及疏导,引导孩子拥有正能量,和身边的人和睦相处,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互动话题:你觉得孩子在学校应该遵守校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