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预期新冠疫情或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至2.3%

2020-04-01   美国侨报网

【讯】近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至2.3%。

近日,有媒体走访深圳多家大型企业生产车间、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了解到,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深圳复工复产已进入“快车道”。截至目前,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复工率均已超过97%。图为工人在深圳光明区普联技术有限公司出口产品生产车间作业。(图片来源:新华社)

商业周刊中文版31日报道,3月30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报告称,2020年新冠疫情将导致东亚太平洋地区国家的经济增长大幅放缓,令数百万人陷入贫困。根据“基线”预测,该地区2020年的经济增长将从2019年的5.8%放缓至2.1%。在新冠病毒的不利影响波及至2021年这一更糟糕的情景下,该地区的经济将收缩0.5%。这将是该地区自1997年至1998年亚洲货币危机以来的最差表现。

同时,世界银行也对中国经济增长提出“基准”预测,并预测情况恶化时的前景。世界银行称,中国新冠病毒疫情始于2019年12月下旬,基准情形下,预期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至2.3%,而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6.1%。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学人稍早前也进行了一份增长调研。

北京经济观察网报道,3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发布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研”结果,调研结果显示,仅有0.4%的经济学人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速会同比上升,95.5%的经济学人认为经济增速会同比下降。预判2020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为4.4%,全年经济增速为5.4%

具体来看,判断2020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在5.1%-6.0%区间的经济学人占比40.6%,在4.0%-5.0%区间的经济学人占比31.6%;判断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在5.0%-5.9%区间的经济学人占比66.8%,在6.0%及以上的经济学人占比30.3%。

而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称,1至2月,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但综合看,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当前,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中国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从全年的基本走势来看,毛盛勇判断,疫情影响将逐步减弱,前期压抑的经济活动将逐步释放,二季度会比一季度有明显回升,下一步还将出台一系列对冲政策。下半年经济会走得更加稳健。

此前在2月11日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说,一些外国金融机构和媒体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冲击全球供应链拉低今年世界经济增速。耿爽表示,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和成效。我们相信,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以及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因为这场疫情而改变,我们有能力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事实上,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都表示,中国有足够的政策空间来应对疫情,中方防控疫情的努力有效降低了世界经济可能面临的风险。

中新网31日报道,世行指出,之所以提出“基线情景和悲观情景假设”两种情况,是因为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很难做出精准的增长预测。

世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副行长维多利亚·克瓦表示:“东亚太平洋地区各国已在疲于应对国际贸易紧张和国内新冠疫情蔓延的影响,现在又面临全球性疫情冲击。好消息是这个地区拥有可供利用的实力,但各国必须快速并以从未想到的规模行动起来。”

面对当前疫情下的经济形势,世行建议采取的措施包括,公共卫生上,加强国家医疗卫生能力和更长期的防范。除了扩大常规医疗设施和医疗设备生产厂外,有可能还需要创新措施,如把普通医院病床改作重症监护病床使用,快速培训人员参与基础医疗工作等。

财政和货币政策上,世行建议财政措施应向经济上最脆弱的群体有所倾斜。例如,对病假工资和医疗费补贴,给收入受到疫情负面影响的家庭提供临时救助等。此外,注入经济流动性,帮助企业维持经营,保持与全球价值链的有益联系。

在金融行业领域,世行建议放宽居民信贷限制,以减轻困难并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与此同时,监管机构须确保风险信息披露,并明确传达监管期望,以避免金融不稳定。

对于较贫困国家,世行建议债务减免将是必要的,以便集中关键资源用于管理疫情对经济和健康的影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