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M109A6自行榴弹炮
在一些枪支和火炮的前端,我们经常能够看见一种圆形或方形的附加装置,和原本的枪管或者炮管格格不入,这其实就是在枪炮上得以广泛使用的减小后坐力的装置——枪/炮口制退器,或者称之为补偿器,下文将其简称为制退器。
那么制退器是如何发挥减小后坐力,提升射击舒适度的作用的呢?
制退器最早可以在美国二战时期的M1式90毫米高射炮上得以见到,其通常呈现"笼子"状,并被安装在炮口边缘,这么做的用途是,当弹头被发射出去后,后面推送的气体就会被制退器所具备的气体排放结构所控制,气体作用于这些结构上就会产生相对向前的作用力,进而对后坐力进行抑制。通过使用气体导引结构的次数越多,那么所获得的置退效果也就越好,相应的制退器的效率也就越高。具体的,气体排放结构包括:线性导引式、排气管导引式、排气孔导引式和挡板式四种。
当然,可以改变排出气体的方向,就自然能够改变是否排气体,制退器的另一种主流设计是延迟气体的排放,主要的设计思路是在枪/炮口处设计上可以容纳气体的装置。气体在这些装置中得到膨胀,速度和温度都得到下降。因为能够使用这种装置的武器大都口径较小,如枪支,严格来说这种"抑制器"般存在的枪口装置也算是制退器,但只是效果不如专门进行导引气流的制退器好用罢了。
AKM的枪口制退器
无论怎样,制退器的核心就是导引气流,来中和掉气体对枪/炮所产生的巨大反作用力,但有时候受武器器械和硬性条件的影响,制退器也不能做到完美,例如AK-47的著名改进型AKM枪口就有一个小型的偏右的挡板式制退器,但由于AKM后坐力太过强大,该装置仅仅只能稍微抑制一些枪口跳动,而不能减轻多少后坐力。
M198火炮发射时,炮口制退器正在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士兵们因为大噪声将耳朵尽力堵住
但制退器看上去效果非常好,为什么没有做到所有枪械都安装一个呢?制退器在让枪/炮获得减小后坐力的效果后,可不等于一点代价都没有付出,其最大的缺点就是会增大发射时候的噪音、让枪/炮口火焰变得更亮。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噪音和火光在按照固定的方向传播时,就变得更加具有指向性。例如原本噪声和火光是向各个方向传播,但是由于仅有4个方向排放的制退器的安装,那么这4个方向的噪声和火光就会被加强,这也是为什么在使用装备有制退器的武器时要做好对听力和视力的防护措施的主要原因。
根据测试,装备有制退器的大口径步枪和火炮的噪音就高达160分贝以上,而对于人体而言,120分贝的噪声就有可能会造成永久听觉障碍,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致聋。
另外,置退器在战时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由于排出的高压气体激扬起灰尘和巨响,这无疑会暴露射击位置,所以一些经验丰富的枪手会提前将地上弄湿,以避免让人一眼发现射击位置。和任何枪/炮口装置一样,制退器也会影响射击精度,在很多顶级竞赛中,制退器几乎都不会被诸方所选择。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GchAXABjYh_GJGVmxM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