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健委微博@首都健康 消息,3月18日0时至12时,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1例,其中西班牙5例、英国4例、巴西1例、卢森堡1例。疑似病例3例,其中奥地利2例、匈牙利1例。治愈出院病例1例。截至3月18日12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54例,治愈出院病例5例。
无新增报告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出院病例4例。截至3月18日12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415例,治愈出院病例373例,治愈出院率89.9%。
首都机场出现大量旅客聚集?
官方回应来了!
近日网上流传一些首都机场现场旅客聚集的视频,对此,官方做出了回应。
3月17日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莹回应表示,我们也关注了网上信息。目前从掌握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画面反映的都是3月15日,也就是接收全部国际进港航班以来,当天下午的处置专区,入境旅客现场转运的情况。
首都机场设立处置专区
进行流程调整和优化
在3月15日之前,首都机场的T3-D处置专区只接受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的航班,每天大概是10余架次,旅客在2000人次左右。
那么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多个国家的蔓延,境外的输入风险也不断地增加。从3月15日零点开始,首都机场将全部国际以及来自港澳台地区的进港航班全部调整到了T3-D的处置专区运行。
这个调整让首都机场处置专区的航班量和旅客量都较之前提高了三倍以上,导致部分时段出现了多个300人以上的大飞机集中抵达,造成了处置专区内短时的客流加大的情况。
事实上,3月15日,也就是接收全部的国际和港澳台地区航班运行的第1天,是近期以来首都机场国际和港澳台地区的航班量和旅客量最多的一天。当天,很多旅客都携带了大量的行李,当天下午有一个航空器的5名旅客,行李达了121件。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了现场转运效率,造成了旅客积压等候提取行李的情况。为了确保旅客安全和有序,工作人员及时关停了扶梯,并努力的维持秩序。
针对旅客和行李激增的新情况,机场也在第一时间在处置专区增设了旅客分流岗和隔离带,加强了现场秩序的维护和引导。同时,及时跟北京市的交通部门联动,由北京市交通委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迅速地调度了10辆厢式的货车,参与到我们整个行李的运输保障工作中来。
那么旅客和行李的转运模式由原来的旅客自带行李,共同上一辆大巴车的方式,调整为三辆机场巴士配一辆厢式货车,并编成组分别运送旅客和行李的模式。这个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现场的运行效率,把现场的转运效率提升了50%。当天很快就缓解了现场的压力。
从昨天T3-D处置专区的运行情况来看,现场运行是顺畅的,旅客积压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北京新国展入境人员集散点
24小时不断档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是重要的国际口岸。3月10日至3月16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进港航班处置专区已运送旅客20718人次。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自3月10日启用为入境人员集散点。入境人员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后,经过卫生检疫、体温检测、信息核录等流程,未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集中送至新国展集散大厅,由省区市工作组转送分流。集散点24小时服务不断档,各个环节有如齿轮精确配合。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北京市委书记蔡奇17日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检查入境人员集散点工作。他强调,当前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不断加大,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复杂,不允许有半点闪失。要进一步优化流程,形成管理闭环,与各省区市齐心协力做好入境旅客转送工作。
蔡奇指出,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要采取更加严密严格的措施,坚决守好国门。坚持关口前移,严格入境检疫,尽可能把疫情输入风险降到最低。
北京小汤山医院重启
对海关检疫后有风险人员进一步医学筛查
时隔17年,北京小汤山医院于3月16日再次启用,主要用于境外来(返)京人员中需筛查人员、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治疗。
北京小汤山医院内部。图片来源:新华网
对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收进医院进行治疗,对筛查后未发现异常的旅客将由目的地省份以安全适宜方式运送回本地,京内旅客由各区接回,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实现闭环运行和管理。
北京小汤山医院局部(无人机照片)。图片来源:新华网
为顺畅衔接,北京市成立了由市卫生健康委、市医院管理中心、北京口岸入境管理联防联控前方指挥部等参加的转运协调工作组,在小汤山医院值守,建立集中协调转运机制及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沟通协调、对接协同,确保转运工作顺畅有序。
同时,首汽集团安排4台大巴车24小时在医院集中驻勤,确保经检查排除新冠肺炎的人员快速转运,医院与运送人员做好转运人员清单管理,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来源:@首都健康、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