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档电影,被称为“最强国庆档”。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4日15点,《我和我的祖国》票房突破15亿元;《中国机长》票房已达12.06亿元;《攀登者》票房已超5.86亿元。主旋律电影领跑了今年国庆黄金周的文化消费。
一票难求 主旋律“最强国庆档”
消费者:我今天是带着我们家孩子,还有我妈妈,我们想一起来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让孩子了解祖国这么多年的历程。我妈妈也是老党员了,她对这个题材也非常感兴趣。
消费者:电影中当国旗升起来,眼泪就下来了。
今年的国庆档电影可谓是“三强争霸”,《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三部影片,在9月8日同时开启预售、9月30日正式上映,三部主旋律电影中,知名导演和演员云集,在豆瓣网上,观众也分别给出了8.2分、7.4分和7.0分的高分评价。在电影院售票处记者看到,当天理想场次和座位的电影票,可以说是一票难求。
售票员:或者你提前买明天的也行,要不你到明天来又没有票了。
消费者:没场次了、满场了,买不着票。从两点钟到五点钟没有位置,一个都没有。
年度票房提前突破500亿
目前,《我和我的祖国》以超过15亿元的票房,领跑国庆档。这部影片由7个短片故事组成,以普通人、小人物的故事,展开了祖国发展的历史画卷,让观众在情感上找到了共鸣点。而国庆档三部主旋律影片的热映,也让今年的累积票房,在10月3日晚上突破了500亿元,这比2018年达成此纪录提前了一天,同时也是今年首次实现对去年累积票房的反超。业内人士预计,今年的国庆档,将可能创造更好的成绩。
某影院经理李东邻自豪道,我预计我们店能够在这一周破百万营收。
阿里影业高级数据产品专家武剑预计,今年的国庆档,既有这几部影片在宣传热度上的一些加持,也有大家在整体的一个环境的烘托下面,都愿意走进影院去观赏这些影片。今年有望创造一个国庆档的新高,也是有可能会创造某个单片在票房上的一个新突破。
预热宣传到位 三部均未映先火
今年的国庆档有一个新特点就是“未映先火”,仅三部主旋律影片的首映日预售总票房就超过了3.64亿元。那么,“最强国庆档”是如何打造而成的呢?
9月24日,距离影片上映还有一周的时间,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发布了王菲演唱的主题曲,至此,连续两个月的预热宣传达到高潮,影片宣传达到了“未映先火”的效果。从7月25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就发布了首支《北京你好》章节的预告片;8月7日发布《白昼流星》特辑,8月15日发布《护航》预告,8月19日发布《北京你好》特辑等等...每周释放一组电影宣传物料的节奏,不断推升着影片的热度,微博话题#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收获了23.1亿阅读,304.1万讨论。而另外两部影片的预告片,也成为票房预热的又一大杀手锏。根据猫眼平台的大数据调研结果,将《中国机长》作为首选影片的观众,其核心观影动机就是“故事情节吸引我”,其预告片的完播率为档期预告片最高。
除了预热宣传和预告片等成熟的商业化营销,影片的题材和故事讲述手法,也是这三部影片受追捧的重要因素。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总制片人黄建新介绍,拍小人物的故事。我们选了30多个(历史事件),慢慢选、去匹配。我们现在选的都是那个时代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影响了全民心理,那就是时代里的一个高潮、一个情感高点。
电影《中国机长》则聚焦2018年川航3U8633航班事件,影片重现了新闻事件中的危机时刻。
演员杜江: 其实它填补的是我们国内罕见的一个空中题材,填补了一个空缺。
消费者:《攀登者》是描写咱们中国第一代登山运动员攀登中国珠穆朗玛峰的电影,还有吴京扮演。
猫眼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贺昱表示,这三部影片给观众带来的情绪,都是非常有民族自豪感的,另外这三部影片无论是从制作还是从营销上,都非常贴近现在的市场。从内容上,它也会更侧重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描写,观众在看的时候是觉得非常有共鸣的。
演出市场人气足 “文化过节”成时尚
其实在今年的国庆长假期间,不只是电影市场这么火爆,随着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交响乐、话剧、音乐剧等多种形式的演出,也成了人气十足的文化新消费。
10月2日晚上,距离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抉择》的首轮亮相还有一个半小时,许多观众已经陆续进场了。
消费者:带着小孩一起感受一下70周年的气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消费者:我是天津来的,一家人一起来北京感受70年大庆,因为我也70岁了,和共和国同岁。
话剧《抉择》,是国家大剧院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打造的原创剧目,讲述了1948年的冬天,四位抗日名将的生死抉择。除了国庆题材,国家大剧院在十一期间还将集中呈现10台23场精彩演出,舞剧、话剧、音乐会、木偶剧,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部长韦兰芬介绍,今年的国庆黄金周还没有到跟前,几乎所有的票都售罄了。原创主旋律话剧《抉择》,那个是在一周前售罄。老百姓们吃饱了、穿暖了,就会追寻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国家大剧院的演出销售非常火爆,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我们新时代的繁荣发展。
采访中记者发现,适合家长与小朋友一起观看的儿童剧也迎来了“黄金周”,而革命历史题材的原创儿童剧作,也成了不少家长的选择。
消费者:我想让(孩子)多了解,了解到现在的生活是革命先烈给我们带来的,要珍惜要努力。
消费者:感觉我们国家经历了很多流血牺牲,还是成功成立了,就是觉得我们中国很伟大。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认为,儿童剧的演出市场特别繁荣,我觉得这跟社会、学校、家庭都特别重视孩子们的美育教育有关。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文化消费专项调查显示,51.78%的受访者认为“文化消费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比衣食住行更重要”,38.74%的受访者认为“文化消费属于生活必需品,跟衣食住行一样重要”。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在2020年,就是明年,文化产业即将成为我们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这个支柱性是有门槛的,就是占到我们国民经济GDP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