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人都会使用微信中的语音功能,从短短的一句语音当中,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对方的性别,年龄,情绪等很多信息。在网络时代,语音聊天极有可能坠入“耳听为虚”的窘境,轻则是玩笑一场,重则可能就会招致自身钱财受损。
温柔“女声”行骗 原是“语音包”作怪
李先生一个人来到宁波打工,平时经常登陆交友软件寻找朋友。有一次李先生登录某交友APP时发现,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网友就在他身边不远的地方。
受害人李先生:就是本人长得那种漂亮的,当时她给我介绍了,她说她在软件上直播,我就去看了嘛。她直播的本人,跟交友软件上面的照片是一样的。
对方介绍说,她是宁波的一位网络主播,两人互加了微信,聊了一段时间。对方还给李先生发来一段语音。
受害人李先生:是一个女生的声音。她声音听起来也是比较好听的那种,一听了之后感觉应该是网红本人吧,当时是那么想的。
无论是声音还是相貌,李先生对对方都非常满意。对方提出急需用钱, 李先生头脑一热,就给对方汇了款。然而汇过款以后,对方就把他拉黑了。宁波警方根据线索很快就抓获了犯罪嫌疑人邓某。
受害人李先生:是个男的,当时我比较震惊,感觉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邓某为了骗取受害人的信任,专门通过语音包软件,用女声和受害人聊天。
宁波市公安局姜山派出所民警杨璐:我们在抓捕现场发现了一个变声器,上面有女声的(功能),这是一个。第2个就是通过网络软件,他就是通过搜索关键字,在这个软件上进行搜索,然后这个软件它会同步,根据它搜索的关键字会跳出语音包,或者类似的语句,然后他在这个语句上面直接选择的话,就可以把这类语句发送到微信上面,声音就由男声变成了女声了。
“语音包”可转发到通讯软件 混淆视听
警方发现犯罪嫌疑人是通过两种方式来模拟异性的声音,一种是变声器,一种是网络应用软件。然而语音包软件的逼真程度比变声器还要高。
记者发现,这种用变声器来模拟女声的办法,仔细听来,并不逼真。警方分析认为,犯罪嫌疑人也正是因此,放弃了变声器而转而使用手机应用软件来造假。
宁波市公安局姜山派出所民警杨璐:这是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某语音包”软件。这个软件的话可以搜通过搜索关键字,搜索到类似的网友发送在这个软件上面的一些语音,我这边是以“你好”为例,它会搜出包含“你好”语音包和类似的语音,点进去之后,这就是,你有空吗?这段语音的话,嫌疑人可以通过这个语音发送到微信和QQ上。
利用社交工具造假 受害人频“中招”
有人提供虚假声音,有人则提供虚假小视频。前不久新闻频道报道过的宁波古董拍卖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就把这样大量现金照片放在朋友圈里,诱惑受害人上当。
诈骗案受害人:他们的钱在朋友圈里会发到。就是一沓一沓地放在那里。就是让你误以为他们成交了。你看到它的状况的时候你会心动。
记者调查发现,在某营销工作室的网站上,有许多晒现金的小视频。卖家还表示,可以对买家选择的视频进行音频合成,也就是用店铺提供的视频内容和买家录制的声音进行合成,制造出有买家声音的炫富视频,发到朋友圈里。
朋友圈小视频:千难万难,终于成交了。
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薛方:这些(造假)工具大行其道,使得一些企业一些个人的造假成本非常的低。对诚信原则的逐步的悖离,对于我们国家正在构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了冲击.
给“语音包”商家扎紧法律的笼子
“语音包”软件往往被包装为娱乐工具,但实际上,近期发生的多起案例显示,语音包的使用已经突破了其使用界限,变成了不法分子违法犯罪的伪装工具。相比线下交流,“语音包”因隐蔽性强,导致交流者“只闻其声”难以辨别真伪。一些不法分子就是钻了这样的空子,受利益驱使,罔顾法律底线。不让“语音包”沦为违法工具,就必须给“语音包”商家扎紧法律的笼子,对于不良商家制作和兜售语音包的行为要加强监管,严肃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