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出土最早《道德经》,与现存版本差异很大,我们被误导了?

2023-12-10   书法网

原标题:马王堆出土最早《道德经》,与现存版本差异很大,我们被误导了?

马王堆出土最早《道德经》,与现存版本差异很大,我们被误导了?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道德经》,有“万经之王”的美誉,即使是在儒学地位独尊的古代,人们也依然承认它比“四书五经”更具智慧,也更有启发性。《道德经》只有5000余字,但每一句话都值得细细推敲,不论您从事什么行业、处在哪个年龄段,都能实现“开卷有所得”。

看到这儿,可能很多朋友已经动心了,想要买来一部细细品读。但是,您是否想过这么几个问题:目前市面上的《道德经》与老子原版内容一样吗?老子真的是《道德经》作者吗?这两个问题历来争议很大,再精彩的辩论也比不上实物证据让人信服。

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先后进行了3次抢救性发掘,出土了数目惊人的文物,其中最令世人惊讶的是发现了《道德经》帛书,这是已知最早版本。帛书分为甲、乙两本,名字也不叫“道德经”,而是“老子五千言”。

马王堆汉墓建成于公元前186年至168年,而《道德经》约成书于公元前485年,虽然相隔300多年,但其可信度依旧是目前为止最高的。马王堆帛书甲本现存5344个字,乙本现存5342个字。经过专家的修复、校雠,以及与现行版本的比较,他们普遍认为帛书本更符合老子思想。

同时根据书名以及内容,专家提出《道德经》的成书经历与《论语》可能极为相似,应是老子的众弟子合力完成,而不是由老子亲自所写。帛书本其实不分“道经”“德经”,且“德经”在“道经”之前,因此第一句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马王堆帛书的抄写呈现出两种风格,一种是工致精谨、笔画分明的篆隶书风,另一种则是提高篆隶书写速度而形成行草书风。帛书《老子五千言》兼有两种风格,用笔自然灵巧,横画头钝尾尖,竖画短而浑实,撇画短小精悍,捺画厚重舒展,勾画含蓄内敛,转折处圆笔为主。

结字端庄而不失灵动,时而横阔开张,时而纵长紧凑。章法上排布满密,但不闷堵,字距、行距较小且基本一致,字形大小、用墨浓淡也较为规整。帛书《老子五千言》已经是较为成熟的隶书了,多取横势、注重波挑,这都是隶书的典型特征。

再回到具体内容,我们选取几句,一天领略一下帛书本与现行本的差别。现行本“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帛书本则是“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现行本的“大器晚成”,在帛书本中为“大器免成”等。

在漫长历史中,被删改的古籍非常多,只有依靠更多的实物证据,才能够拨开云雾,还原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