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记载有两种说法,时间上也相差一年。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由北京应用技术研究所,于1987年9月14日经由意大利ITAPAC发往德国的内容为“越过长城,走向世界”、通讯速率为300bps的电子邮件,被称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就是知名的“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开启了中国互联网与世界的连接。
1987年夏天措恩教授在北京出席第三次CASCO会议。9月4日到14日共11天,措恩教授的队伍完成了ICA方面的主机西门子7760/BS2000在操作系统级上的修改,解决了中-德邮件交换的一切软件问题。9月14日他们共同起草了一封电子邮件,写道:“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我们可以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This is the First Electronic Mail from China to Germany”(这是第一封中国到德国的电子邮件),标题和内容均由英、德双语写成,也就是后来知名的“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邮件。在该邮件上署名的除了王运丰、措恩教授,还有11个中德双方的参与工作的人员,包括项目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李澄炯所长。
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内瓦时间4点11分,北京时间11点11分,由当时任高能物理所ALEPH组组长的吴为民,从北京710所的IBM-PC机上发给ALEPH的领导——位于瑞士日内瓦西欧核子中心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伯格(JackSteinberger)的电子邮件(E-mail)是“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
吴为民“第一封电子邮件”英文翻译内容:
“亲爱的Jack,我很高兴通过计算机联网给您发这封信,我相信,这是在西欧核子研究中心与中国之间的第一个成功的计算机通讯。我想再次感谢您最近对北京的访问。正是这次访问导致了这个有价值的计算机通讯试验的成功。我想,现在,每一个ALEPH协作组的成员,都用计算机网络联系起来了。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要在北京分析ALEPH的数据压缩带,还有许多问题,并且需要为此找到经费。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开始启动。目前我是用710所的IBM-PC机与您联系的。我们将把目前用于联接M160H的计算机的微波通讯,从高能物理所直接与你们联机。请您代向同事们问好,祝您、新西亚和您全家幸福。顺便问一下,您在上海买的地毯如何?为民”
由于吴为民发布的所谓“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没有过多的记载,而且发布的内容也是后期才编译回来的,因此存在存疑的地方。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次进步,是中国互联网与世界连接的开始,都是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