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军医梁永兵亮相国庆阅兵院校科研方队
在今年的国庆大阅兵院校科研方队里,有一名来自寿光的军医,叫梁永兵,今年31岁,孙家集 街道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部技术11级军医,2018年9月考入军事科学院攻读研究生。
作为“学霸方队”的一员,在妈妈于月梅眼里, 儿子一直让父母引以为傲,“成绩一直很优秀,从小就很少为他操心”。
从小就是“学霸”入选阅兵骄傲又自豪
10月1日上午10时53分许,梁永兵所在的院校科研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而这一刻,对于梁永兵的家人而言,将会是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瞬间。
“他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们,长大了要做军人,保家卫国。”于月梅表示,儿子从小梦想成为一名军人,但家里人都让梁永兵报考医学院当医生,于是在高考后,梁永兵丝毫没有犹豫,直接填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既能圆自己的军人梦,又能圆父母的医生梦。
在十多年的求学经历里,“学霸”一直是大家对梁永兵的普遍印象,但梁永兵的父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孩子能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能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下走过天安门广场。
当那句“爸妈,今年我要参加国庆阅兵”从电话里传出来时,用于月梅的话来说,那一刻她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回过神来,她压住心里的激动告诉儿子:“那要好好练, 我们全家为你骄傲。”
咬牙苦练198天 只为长安街上128步
对于梁永兵来说,虽然是军校毕业,但阅兵训练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站军姿站到双脚麻木是常事;在腿上绑上沙袋, 随着踢腿动作的重复又重复;几 个月下来,人都瘦了,脱下帽子 时,脸上留下帽带的白印子非常明显,脸也被晒成了“古铜色”。
“看了那么多阅兵训练的报道,我们明白阅兵训练的艰辛,但他就是报喜不报忧。”每次通话,梁永兵都只告诉家人,最近有了什么进步,得了什么表扬。当家里问起累不累时,梁 永兵总笑着说:“没事儿,真不 苦,那么多战友一起呢。”而阅兵训练的辛苦,却牵挂着梁永 兵家人的心:“知道他要参加阅 兵,我每天都盼着北京别下雨, 别太热,每次看电视里报道阅 兵训练的故事,我就忍不住掉眼泪。”电话里,于月梅也常叮嘱儿子,训练要刻苦,但也一定保重身体,照顾好自己。
作为一名军医,梁永兵在 训练中为排面中伤病官兵服 务,他会帮官兵们先初步做个 诊断检查,同时宣讲军事训练 中预防事项,保证他们以良好 的精神风貌和心理状态完成 训练。
“长安街上的 128 步背后 是198天、300多万步的积累, 是对标准和精细的追求。当我 站在长安街上,听礼炮震天轰 鸣,所有的辛苦与疲惫一扫而 光,唯有满腔的骄傲与自豪。” 梁永兵表示。
家人的支持 让他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阅兵训练一开始,我还算 适应,没遇到什么特别大的难题。 但每天日复一日重复单调的训 练让我变得越来越焦虑。”梁永兵 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是 会想:剩下的日子该怎么提高?万 一中间被淘汰了该怎么办?阅兵 训练注定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学 业和家庭该怎么面对?这一系列 的问题经常让他夜不能寐。
就在这时,家人的鼓励就 像一支强心剂,父母虽然心疼 他吃苦受累,但一直告诉他入 选了就要做到最好;妻子不但 没有丝毫埋怨,反而鼓励他要 坚持到底;儿子虽只有 3 岁, 却在视频里迈着不太标准的 正步给他加油,这让他相信自 己坚持的一切更有意义。
坚持就是胜利,10月1日 当天,于月梅全家守在电视机 前,第一时间见证了儿子正步 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 民检阅的时刻。“我相信,对儿 子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阅 兵,更是他人生的一次历练, 这份光荣会一直照耀着他,这 份坚持也会让他受益终身。” 梁永兵爸爸梁金红表示。
在梁永兵家门口,那张属 于军人的“光荣之家”名牌被 擦拭得一尘不染,于月梅说, 这是他们一家最大的骄傲。
本报记者 单洁 刘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