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一个小镇这样抗疫
新场抗疫先锋榜(10)
新南村的“上阵父女兵”——
杜建平,52岁,党龄31年。新南村在职党员,武警消防兵出身,上海聚韵机动车检测公司员工,兼新南村8组组长。
杜熠静,29岁,某私企员工。目前杜建平、杜熠静父女俩都在新南村参加抗疫志愿服务。
退伍兵和老联防的“职业顶真”
3月28日浦东启动全域封控当天,老杜就向村委会报到,主动请缨参加抗疫志愿服务。日常工作中他是单位业务骨干,此轮疫情暴发后立即成为村抗疫志愿者队伍的主力。
“我当兵时在武警部队的‘模范中队’,部队凡事要求认真严谨。退伍后当过8年派出所联防队员,还在企业担任过保卫科长,养成了顶真的习惯。我看人看事眼光还是蛮准的。在封控路口值守,关键就是不能放过任何疑点。”
村志愿者团队伙伴都知道,只要老杜值守路口,没有一车一人能从他眼皮底下“溜走”,逢车必查,逢人必问,成了老杜上岗的“坚持”。只要他认为哪个车辆“可疑”,立刻就在工作群提醒其他人务必重点关注。一名退伍老兵又是老联防队员的“职业顶真”,在非常时期发挥到极致。
都是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顶真的老杜有时候难免“得罪乡邻”。老杜说,“扎紧‘袋口’才能防住风险。非常时期,不‘拉下脸’不行,我想大家能够理解的。”在维护核酸检测秩序时,他严格提醒村民保持间距、不要插队,确保每次核酸检测有序完成。“我们这片区域从4月2日至今保持无阳性病例记录,这和大家扎紧‘袋口’防风险密不可分。”话语间老杜有掩藏不住的自豪。
穿上志愿者马夹的感觉“特别神圣”
家有2岁幼子的社熠静早在3月16日就通过“古镇新场”公众号报名参加志愿者,“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接到任务。4月上旬看到第二批志愿者招募启事,我再次报名了。这次成功加入队伍。”熠静回忆道,“我们是个四代同堂的家庭,奶奶年纪大了。我爱人是山东潍坊人,对附近情况不熟悉。所以我就想,我可以参加志愿服务,孩子暂时辛苦我爱人带。起初我爸不放心,可是我爱人非常支持,居家办公期间他其实还是要为单位提供远程技术支持的,但是主动说照顾儿子没问题。我就一门心思参加村里抗疫服务。”
现在,老杜父女俩各自“承包”一个村民小组的抗原检测组织工作。为了提高抗原检测效率,熠静还简单手绘了一张自己“承包”的新南村5组的地形图,规划了最佳发放路线。
遇到有核酸检测的日子,“我们父女俩肯定是最佳搭档。我爸负责内场指挥秩序,我负责扫码登记。”焰静说。虽然每天的志愿服务工作很辛苦,许多天顾不上宝宝,用熠静自己的话说“心里有点对不住儿子”,但她说,穿上红色志愿者马夹的感觉“特别神圣”。
“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一帆风顺,没有吃过苦头。现在突然遇到这样重大的疫情,我觉得90后应该接过父辈手中的担子,扛起守护家园的责任。”
前几日,熠静郑重地向新南村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抗疫一线的历练,成为我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新起点。村里许多共产党员在抗疫中勇敢冲锋在前,不计个人得失,我很敬佩他们,我特别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其中一员,共同弘扬这个时代的正能量。”
做好个人防护
疫情终会结束
加油上海
来源:浦东新区新场镇疫情防控下沉干部临时党委工作动态 (编者:唐琼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