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革命”你听说过吗?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的,主要就是为了改善厕所的环境。对此,城里人一般都不太知道,但是部分地区的农村人应该就比较熟悉了。
对此,城里人一般都不太知道,但是部分地区的农村人应该就比较熟悉了。
在前几年,不少农村地区都搞过“厕所革命”,具体就是村里统一要求各家各户自建的厕所拆掉,重建新的、更好的厕所。
只不过,虽然当时的“大改造”的架势浩浩荡荡,反观现在那些已经“改革”过的农村地区,其实厕所的环境并没有多大变化。
这一点笔者是深有体会的,几年前我们村子里也搞“厕所革命”,每家每户要求建新的厕所。
本以为这下家里的老厕所要大变样了,但是到了后来才发现,其实很多人家的厕所都没有重建,也就是那些有些年头的才重建了。
而且重建的那些厕所看起来只像是翻新的,规格和以前差不多,没有冲水系统,用的时间久了还是会有各种卫生问题。
甚至还有一些本身就比较新的厕所就没有任何改建的痕迹,最多只是给化粪池加上了个盖子。
其实这种“厕所革命”不透彻的现象近几年在很多农村地区都十分普遍,很多地区的厕所改造只是做做形象工程,一味地追求厕所的样式统一,但是厕所的构造变化并不大,还是会有卫生问题。
要知道,国家之所以会推行“厕所改革”,主要就是因为农村的厕所很容易传播各种疾病。
例如,痢疾、霍乱、肝炎、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都可以通过粪便传播,而农村传统厕所处理粪便的方式可能导致这些传染病病毒进入人居饮水或生鲜食品,对居民的健康很不利。
因此,我国已经多次出手推动“厕所革命”,包括在2019年投入70多亿资金进行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2020年又拿出了100多亿资金用以农村厕所的“大改造”。
补贴了这么多钱,但是农村“厕所改革”效果甚微,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就是因为很多农民对于“厕所革命”都不太乐意。至于农民为何会不乐意,主要有两点原因。
首先,农村厕所的改造是需要农民分摊费用的,在这个方面,有的地区厕所改革的要求比较高,所需要的费用比较多,农民也就不愿意自己掏钱来盖新厕所。
对于他们而言,老式厕所用习惯了,没必要花钱建设新的,一旦农民自己不掏钱,“厕所革命”就推动不下去。
其次,改造后的厕所需要去清理费和维护费,这笔钱农民也舍不得花。以前的农村最常见的旱厕除了建设要钱之后,使用的时候不需要任何费用,排泄物可以用来浇农作物。
而在这些厕所改造成冲水式之后,就需要定期清理收集粪便的垃圾箱,这是需要专业人士清理的,一般是100-200元一次。也正是因为不想经常花这笔钱,所以很多农民也就不乐意进行“厕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