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何反清失败?因为一个举动尽失人心! 吴三桂晚年联络耿精忠,尚之信起兵反清。作为沙场老将,明朝关宁铁骑的统领、清朝的平西王,最终却败在少年皇帝康熙的手下,原因是什么?今天看来,是因为他的一个举动尽失人心。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之后,奉命节制云贵一带的官员,有封授官员的“西选”权利,能越过朝廷直接任命“西选官”。同时,可以铸币发行,直接控制云贵的贸易市场,通过经商敛财、强征市税等办法,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他的军队,基础来自关宁铁骑,同时还吸纳了大量李自成的残部,战斗力十足。
正是有了这些可以作为支撑,1673年因为撤藩问题,吴三桂才敢以“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之名起兵,他打出的旗号是“反清兴明”,还拥立了前明的“朱三太子”——这是非常具有号召力的一招,因为“兴明讨虏”使他的起兵具有了一定正义性。史载,经营云贵14年的吴三桂在反清之初,接连攻克贵州全省、湖南衡州。加上耿精忠,尚之信二藩的党羽纷纷响应,四川、广西、陕西、河北等地先后起事,一时间九州震动,形势对吴三桂非常有利,康熙则陷入手忙脚乱之中。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等省相继拥戴吴三桂,以其马首是瞻。
就在此时,吴三桂却做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1674年,他在湖南衡阳称帝,定国号为“周”,改衡州府为''应天府'',建造宫殿95间,象征九五之尊;封张氏为皇后,孙子吴世璠为皇太孙;封文武百官,颁制新历、铸造发行新币。同时开科取士,一切仿照前明的样子,并且要求大江南北“蓄发,易衣冠”…… 吴三桂起兵后,之所以得到纷纷响应,就是他打出的“兴明讨虏”、“反清复明”的旗号具有蛊惑性。但是,起兵的次年就称帝,定国号为“周”,这与他打出的旗号自相矛盾,让世人彻底看清了这个当年号称“为君父报仇”,打开山海关迎八旗铁骑入关者的真实面目,从而尽失人心。
称帝当年的秋天,吴三桂在内外交困中病逝。其孙吴世璠退守云南,公元1681年昆明城被清军攻破,吴世璠自杀,吴三桂的“周”朝也划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