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父母PUA的孩子,长大后是什么样子?后悔已来不及

2023-10-03   陪宝宝写日记

原标题:从小被父母PUA的孩子,长大后是什么样子?后悔已来不及

你自以为是爱,其实是PUA

你PUA孩子了吗?这句话也许值得家长们自问,尤其是那些把孩子养得很乖,很听自己话的人。

在孩子年龄尚小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意识不到,更不会反抗,但当他们慢慢长大,他们或许会醒悟:自己被家长PUA了!因为他们找不到自己,人生变成了灰色调,甚至成了悲剧。

网上有过一篇引发热议的文章《我被父母PUA了》,写手是一名走上社会的年轻人,他对自己面向生活、工作时出现的种种自卑,胆怯和无力感,终于发现自己一路的成长,被父母PUA了…

豆瓣上也看到类似的文章《突然感觉到自己一直被父母PUA》。

知乎上更有《被父母PUA是种什么体验?》的讨论。

PUA这个词近几年很火,原本指男人对女人进行打压,精神控制的方法,后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职场和家庭,PUA可以说无处不在,只不过表现形式略有不同而已。

亲子关系可以说是PUA的重灾区,然而家长们毫无觉察,还自以为爱孩子,所做所为是为了孩子,不懂得自己已不知不觉伤害了孩子。

当一个人表现得不自信,事事都要说:"我要问我妈"或"我要问我爸"时,大家的反应除了"妈宝"或"爸宝"外,还会产生一个问号:"他(她)被家长PUA了吗?"

被家长PUA的孩子其实不少。

最典型和痛心的,莫过于济南大学女大学生服毒自杀,她留下的千字遗书直指父亲,称自己自杀是因为父亲,字里行间,可以清晰看出她父亲对她的诋毁和控制,PUA她长达二十年,她再也忍受不了,走上了绝路。

还有让人三观碎裂的案件,亲生父亲不仅侵犯女儿,还PUA女儿,对女儿反复洗脑:是你勾引我,你是自愿的…

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PUA都是以"为你好"的心理状态,隐秘而又无意识进行,不过归根结底,PUA是一种有毒教育,大概率让孩子成为生活的"失败者"。

从小被父母PUA的孩子,长大后是什么样子?后悔已来不及

同事小郑长得漂亮,性格乖巧、温和,但有点自卑,追求她的男生不少,都被她拒绝,她脑海里一直回响着母亲一句话:”不要擅自在外谈恋爱,你这个傻样子,一定会被人骗!“

小郑相信母亲的话,人心难料,自己那么单纯,没有母亲把关,一定不行,因为自己除了会读书外,其它方面都不行。

从小到大,母亲总拿她与自己做比较,几乎任何年龄段,都比出她不如母亲的结果,她默然接受,也暗暗努力,尽管学习成绩不错,但母亲明里暗里不断提示她,她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是母亲牺牲自己成全了她,她不能自以为是,要听母亲的话,要懂得报恩。

小郑大学毕业,按照母亲的要求,回到母亲身边工作,每天两点一直线,从家到单位,再从单位回家,没有任何社会交往,至于男朋友,母亲说还没替她发现可托付终身的,称如果没有,不如单着好。

小郑的母亲一生争强好胜,虽然出身贫寒,但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了走出山村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并在城市立足,这是母亲最引以为自豪的骄傲。但小郑出生不久,她的父亲就另有新欢离开她们母女,从此,小郑成了母亲所有情感,思想的承载,她们的关系不是母女相依为命,而是母亲紧紧抓住小郑,操控小郑。

母亲于小郑而言,其实就是PUA式的家长,小郑在其中饱受伤害,然而母亲浑然不觉,还自以为是为了小郑好。如今小郑已过而立之年,从未恋爱。工作也是平平淡淡,没有出色表现。母亲说她不如自己,她还真过得不如母亲。

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父母总认为自己强于子女,总要控制子女,那么子女永远不会有更大的出息。

其实大部分爱PUA孩子的家长,内心深处都希望孩子有出息,但他们的行动却南辕北辙。那些长期被PUA的孩子,在心理和心智上都会因此产生问题。

三种亲子相处形式,其实是PUA

亲子关系中的PUA家长的表现形式有以下三种。

第一,打压式教育,让孩子屈从自己。

PUA式家长,无不例外经常性打压孩子,贬低孩子,给孩子贴各种无能的标签,让孩子感觉自己笨,自己总是犯错,必须事事、时时听家长的。

他们自认这样的教育非常成功,因为孩子听话,不给自己闯祸,还认真学习,也不自以为是。

只是备受打压的孩子,自尊在哪?自信在哪?

PUA式家庭中成长出来的孩子,基本上都很自卑,小时候经常遭受的被批判、被否定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深深的,永远抺不去的阴影,影响他们一生。

第二,以自己的是非观为标准,让孩子绝对顺服自己。

唯我独尊是PUA家长的惯常表现形式,对错都是自己说了算,孩子永远都是错误的一方。

有些家长近乎变态,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欲,保持掌控孩子的优越感,从不给孩子任何解释,争辩的机会,哪怕明知孩子的语言,行动没错,也强势否定,打压。久而久之,孩子会将家长的标准和做法作为正确的认知,是非模糊,踏上社会后到处碰壁,产生心理扭曲。

在中国家庭,几乎大多数家长永远是正确的。很少有家长能真正放下自己的所谓自尊,向孩子认错。纵然结局不好,家长的初心也不容丝毫的怀疑和否认。

绝对的权威,也是对孩子的PUA。

第三,强调自己的付出,让孩子有"负疚感",更加听从自己。

一些家长在对孩子PUA中,喜欢以苦情获取对孩子的控制。他们总对孩子说:为了你,我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我放弃很多都是为了你!我变老变弱是因为你累出来的…

他们刻意让孩子产生心里负担,让孩子觉得自己有愧于家长,从而不敢反抗家长,乃至唯唯诺诺。

家长过份渲染自己的付出,以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看似站在制高点,简单易行,但对孩子的伤害却无形而又巨大。

当一个孩子说:"无所谓,爸爸妈妈高兴就行"孩子已不是独立的个体,失去自我了。

不管是有意识PUA还是没意识PUA,但愿家长们都能识别PUA,远离PUA!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