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工作

2019-09-11     人民出版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教师问题有非常丰富的论述,而且多次到学校看望教师,多次给教师写信,对自己的老师也有许多尊敬爱戴的感人事迹,以实际行动充分体现出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敬重,以实际行动指出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的座谈中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2014 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他希望教师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2016 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和引导学生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意识到肩负的责任,牢固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志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教师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对教师的工作性质做了重要定位:“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

教育不是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外一个脑袋,而是要培养真正的人。随着科技的发展,单纯传授知识越来越简单。但是,培养真正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呈现不同的难点,使得教师的工作具有显著的创造性、长期性和社会性特点。

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师面对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既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掌握学生学习认知的科学规律,又要掌握其形形色色的个性,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所以,一名好老师,需要像一名农民,埋首于三尺讲台,苦苦耕耘;需要像一名工人,既熟悉流水线上的每个环节,又能切实负责自己的教学;需要像一名哲学家,对人生的价值意义有着高屋建瓴的通盘思考;需要像一名设计师,能够把所有思考绘制为精确的蓝图;需要像一名工程师,能够把蓝图中描绘的一切美好,化作不断得到落实的细致行动;需要像一名发明家,面对行动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随时随地以新的方法及时解决;需要像一名艺术家,敏锐地发现美好,热情地鼓舞和讴歌……

总而言之,教育过程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过程,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生身心特点不断改变。人生没有彩排,教师的育人过程也时时刻刻都是“现场直播”,有很多因素是难以预料的,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育原理、利用教育智慧来处理各种偶发事件。

教师工作的长期性,是由人的成长周期决定的。生命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好老师应对学生的终身教育负责,要为学生设计一生的发展规划,对学生产生长期的、连续的影响。好老师带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好分数,更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成长力量,是好品质、好习惯、好能力。

教师工作具有社会性,其根源在于生命的成长是一个受家庭、学校、社区多方面影响的过程,三者不是相互孤立的教育“孤岛”,而是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环岛”。就对学生的影响来说,三者没有轻重主从、高低贵贱之分。三者合作共育,才是教育最佳的状态。教师的舞台不仅在三尺讲台、一角课堂,还要争取各个学科、各个年级的教师通力合作,争取家庭与社会的配合,争取全社会的共同配合。

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劳动,需要用整个身心竭尽全力投入。教师不仅是在塑造学生的心灵,塑造人的生命,其实也是在塑造未来社会的形象,创造未来社会的品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来源|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5rhHG0BJleJMoPMRKo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