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百年土陶今犹在 非遗文化代代传

2022-05-26   家在砚山

原标题:砚山百年土陶今犹在 非遗文化代代传

·····················以上广告······················

历史悠久的纯手工土陶制作技艺被誉为“泥与火的艺术”,在砚山县江那镇窑上村,纯手工土陶制作技艺代代传,延续了上百年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古老的村落去感受土陶文化之美!

据《砚山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江老宏、朱天鉴从临安府(建水)迁到砚山窑上定居,发现这里的泥土可塑性强,适合制作陶器,便开设土陶作坊制作土陶。

土陶文化便在这里生根发芽,使得窑上村的449户村民祖祖辈辈都在烧陶、制陶……窑上生产出的土陶制品造型古朴、素雅,具有古老独特的民族风格,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56岁的刘绍惠是窑上土陶技艺的传承人之一,走进绍惠陶艺土陶制作工坊,刘绍惠忙着制作新式土陶花瓶,木转台旋转,粘土在手指间律动、舞蹈,一个个造型别致的土陶制品便初具雏形。刘绍惠告诉记者,他从十多岁就开始学习制陶技术,那时学习的是传统土碗制作技术。

从13岁就开始做了,跟我爹就做了,到后面慢慢的我就当师傅了,15岁我就是正式的做碗师傅了。

刘绍惠

刘绍惠说制作土陶的土很有讲究,土要细腻,更要纯净,要有韧劲儿而无异味。把手工捏好的陶制品放置烧陶窑,在经过传统的柴烧后,变幻出各种颜色,给匠人们惊喜。

刘绍惠制作的黑色、古铜色陶品远近闻名,2019年被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陶制作技艺》项目县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制作的土陶不但有“美好的外形”更有“艺术的神韵”。

陶制品上的图样也格外讲究,适时根据品型设计“人和室雅”“静心”等各种字样,以“梅兰竹菊”“民族团结”为主打图样,展现了砚山的民族文化。

随着时间推移,刘绍惠制作的土陶也在不断创新,制陶人把变化揉进泥土里,设计生产出了更能适合市场的产品。他创新出了“无茶回甘杯”,此杯能吸能收,喝水时,口舌生津,令人回味无穷。

现在我开发的这个杯子,它喝水各方面都很好喝,要说喝茶,一杯浓茶倒进去五分钟,你把它倒了,再放开水进去,它就会反应这个茶的精华,苦味和涩味都会吸在里面,还有装酒也是相当的好喝。

刘绍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用陶土烧制的产品市场越来越小,现在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中老年人在守护这传统工艺,让人欣慰的是,土陶文化并没有消失,年轻人们还在努力保护当地的土陶文化,研究出更多适应现代人需要的土陶制品,让非遗焕发出新生。

我作为新一代的传承人,我会继续坚守老一辈的初心,把手艺传承下去,并结合现在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改善土陶的产品,然后把土陶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知道砚山的土陶。

刘玉

来源:好享砚山,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家在砚山

01

联系我们

投稿爆料:Yanshan7077(微信)

02

家在砚山平台

留言区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