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预计14日起恢复小型店家营运,图为民众在公共场所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图/路透)
吴美依/编译
全球多国实施封锁,希望遏止新冠肺炎疫情,如今奥地利、捷克、丹麦、挪威将成为第一波“渐进式松绑”防疫禁令的西方国家。英国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Saïd Business School)公卫专家德罗巴克(Dr. Peter Drobac)指出,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欧洲第一波实施严格封锁、大规模检测等防疫手段的地方。
【奥地利】
奥地利总理库尔兹(Sebastian Kurz)宣布,国家正准备在复活节以后“复苏”,14日起五金行、园艺店等小型店家可以重新营业,其他店家、购物中心与发廊预计5月1日开放,餐厅和旅馆最早5月中旬重新营运,且“当然将在严格的安全条件之下”进行。他表示,政府4月底将决定是否把停课延长至5月中旬之后,且大型活动6月底前不得举行。
库尔兹提醒,民众到超市购物、搭乘大众交通运输工具时必须戴口罩,也引述新加坡的例子,强调疫情威胁还没有结束,“那些相信情势获得控制的人是错的……我们的目标是循序渐进消除这个疾病。”
CNN报导,奥地利4月初在全国范围内实施1500项检测,研判病毒传播的范围,发现非住院人口中仅不到1%染疫。
捷克民众来到超市购买日常用品。(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捷克】
捷克3月12日宣布紧急状态,接着很快就发布旅游限制,禁止大型活动,要求非必要公司与商业行为暂停营运,与欧洲他国不同的是,早在3月19日就要求民众出门时利用口罩或围巾遮住脸部。
上述严格措施如今有所成效,当局6日宣布,7日起开始松绑一部分禁令,大家可以不戴口罩外出从事网球、游泳等运动,也可使用个人户外运动设施,但同一空间不能超过2人,也不得使用淋浴间、置物柜。建筑、五金行、自行车店等商家能够重新营业,政府14日起开放必要的海外旅游。
丹麦国会议员表决紧急状态法案时也保持社交距离。(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丹麦】
丹麦政府宣布,如果疫情稳定,预计15日起让孩子们重返校园与幼儿园,但许多禁令仍将持续实施,并采阶段性取消,禁止10人以上集会的措施延长至5月10日,节庆与大型集会将被禁止至8月,所有教会活动、电影院、购物中心与边境也保持关闭。
根据《路透社》报道,丹麦总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6日表示,“这可能会有点像是走钢索,如果我们在路上停留,我们可能会跌下去,如果我们走得太慢,也可能会出错。所以,我们必须一步步踏出谨慎的步伐。”她认为,“我们能够避免如同义大利与美国的悲剧,唯一原因就是我们快速行动。”
丹麦早在3月13日就宣布关闭边境,是欧洲第一批做此决定的国家之一,并于同一周停课,关闭咖啡厅、商家,禁止10人以上集会与医院探视。
【挪威】
挪威3月中旬实施严格防疫措施,总理瑟尔贝克(Erna Solberg)宣布,20日起将开始松绑封锁措施,届时幼儿园会重新开放,一周以后,一到四年级也将复课。她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学生在夏天以前回到校园。”
瑟尔贝克提到,政府团队认为,最新数据表明感染率已经趋于稳定,提供了“谨慎乐观”的基础,“透过共同努力,我们已经控制住病毒,也可以开始一点一点地解除限制,我们将会一起谨慎地、从容地完成这件事。”
西方各国也正引颈企盼上述4国的解禁效果。图为英国国民保健署(NHS)的医疗工作者。(图/路透)
牛津大学公卫专家德罗巴克表示,这些国家对于西方世界而言是“重要且有希望的例子”,“我们对于如何安全、有效地解除封锁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他指出,这些国家有一个共通点,都是欧洲第一波实施封锁、严格社交距离,并迅速大规模检测的地方,“他们让这些事物就位,现在已经过了感染高峰期。”
德罗巴克认为,这些国家目前公布的政策“看起来合理且聪明”,“这是一个非常渐进的过程,他们将能够了解并追踪新的感染状况。但如果松绑太多,感染开始激增,就可以收紧一点。这是每个国家都将必须做的。”
他也提到,想要跟进的国家必须符合3项标准,以避免第二波疫情。首先,新增病例的数量必须持续减少;其次,医疗照护体系必须能够负荷工作量,不须求助于危机应对措施;最后,需要准备一套大规模检测的体系,追踪接触史与隔离检疫,让病患在能够感染他人之前先被隔离。
但WHO欧洲地区主任克鲁格(Dr. Hans Kluge)表示,任何松绑都会带来风险。他8日指出,全球前10个疫情重灾区中有7个在欧洲,此地“仍是疫情大流行的中心”,情势还是“非常令人担忧”,不是松绑的好时机。此外,医学期刊《刺胳针》(The Lancet)也有一份研究指出,直到疫苗问世以前,全球的封锁禁令都不应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