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贝新一代R6的发布是我意料之外的,因为前两天桃子找我发货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我收到的会是早就公布了的新款R6Pro,拆开以后发现居然是冷不丁更新的R6三代......实际听了以后,虽然我当时还没有进行参数测试,但我总觉得这次走的路子对了,而且感觉一定程度上听到了R5II上的影子。这里说R6III像R5II还真的非贬义,因为有些朋友应该知道我的态度一直很坚定,如果不那么在乎系统流畅度的话,我对R5II的声音评价是比R6II要高的,尤其是海贝对于甲类耳放的声音理解已经刷新了我对这个品牌调音上限的认知,在一个低端价位做出了我颇为满意的音色。
上一代的New R6,也就是我上文简写的R6II,其实方方面面做的都很好、我会认为它是一个综合实力非常好的机器,但声音方面其实比我预期的还是要稍弱了一些,尤其是当R5II问世以后,R6II在声音层面被自家的低端型号给卷着了......我花了很久去想这篇文章的标题,因为事实上R6III并不是一个方方面面的“革新”型产品,甚至如果你们看账面的输出功率还比老款的低了一截(这也是为什么,我当时觉得R6II的账面大推力和实际的声音表现有所落差),甚至如果两个产品做一个列表来对比的话,没有什么太大的配置差别,所以我认为海贝对于R6III的打造思路,应该就是一个“查漏补缺”、甚至是做减法的过程。
如果单纯对比部分明面上的配置,你们可能会觉得R6III没有什么明显提升的点,但老实说骁龙665+4+64的组合放到今天都依然是同价位最好的Soc配置,从660升级到665其实并没有什么质的改善。而且海贝也很早就在上一代R6上给用到了双模WIFI、USB3.1、快充等配置。 不过仔细比对二者详情页以后,发现R6III的屏幕分辨率比R6II降了,从1080P变为了720P,我猜测应该是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是成本控制、二是进一步提升续航水平。有一个我前文没有提的关键点,那就是R6III的首发售价为3698元,回归了初代R6的价格,和上一代的4998元相比整整降低了一档。
而在声学配置方面,还是围绕9038Q2M的那一套配置,但和上代不同的地方在于增加了类似R5II上的那套A类模式/AB类模式切换,两种模式下的音色有所区别、而且续航差异也很大,AB模式下的续航高达15/12小时,A类模式下也能达到9/6小时,而且加上海贝一向喜欢“反向虚标”的习惯,R6III即便是重度使用应该也没有什么续航压力。
平衡
单端
Line Out
硬件测试方面,还是老样子,我对于输出功率的取值和许多厂家是不一样的,严格按照THD+N<0.1%来标注,加上绝大部分的播放器的音量递增曲线其实都是非线性、而是指数性的,所以实测出来和官方标称可能差距会比较大。R6III的信噪比测试也出现了噪声门,所以针对底噪的指标建议大家参考动态范围,而这次或许是因为加入了A类耳放的关系,单端口在接近满载时候的失真会偏高,虽然在降低音量后是能够测到0.000X%的,但并不在我的测试流程之内。总体而言,R6III在功率、失真、噪声指标方面都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水平,没有明显拉胯或者突出的部分。
关于所谓的A类放大在随身产品中的应用,我知道很多台机党们是不屑一顾的,作为一个理论销量只有25%的放大模式,其声音方面的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经历过捆绑时代的用户们应该对“典型A类放大风格”有着一定的执念。如果从指标层面去反应的话,其实和R5II上的结论不太一样,R6III在AB类模式下的声音功率和A类基本一致、但是失真表现明显好出一截,而A类模式在满载和低功率下的失真值其实都不低,也许就是是所谓“韵味”的由来吧。
虽然R6III是一个比R5II更高阶的产品,但我个人认为R6III就和上代一样,总体还是略向着流行声去调教的,声音没有R5II那么追求标准、平稳,而是在中高频的部分更有着活泼感、轻微的明亮度在女声音色上会显得更为抓耳甜润一些。而如果和上一代R6去比的话,R6III的底子更加扎实、稳健、有着更好的全频段密度,尤其是人声的口型和细节呈现会更加往RS6的那种风格迈一步,这样一来R6III在搭配一些本身就偏数码味、流行声的耳塞时,会体现出明显高一档的控制力,比如海贝自家的Lasya。
A类模式下的R6III,会让我想起当年玩过的森韵PX1-ANV、奥莱尔的B1等耳放,而且因为R6III总体人声是偏近且略暖的,所以这种既视感比R5II给我带来的感觉更加强烈。R6III的声场调的并不大,是那种中低频结像做的比较丰满的声场,所以考虑到听觉的掩蔽效应的话会不容易显得开阔。因此在搭配层面,我更倾向于给R6III选择一个声音现代一些的、线条分明的耳塞做一个互补。能够打造出R5II、R8这种产品的海贝,如果想在这个价位做出一个奔着“卷王”去的声音应该是不难的,但在当下的HIFI市场里,我认为个性凛然的东西会更加容易在同质化严重的竞品里脱颖而出。R6III这种清新透明、略微暖意的底子,如果在A类模式的加持下,能够展现出这个价位罕见的清新鲜活、又安定从容的调性。
我一般是不喜欢强项给水平相近的器材去分一个高低的,非要分的话当然是把【素质】作为第一考量,而如果直面R6III的几个竞品,其实无非是山灵M6Pro、飞傲M11Plus。R6III首发才3698元的定价,直接在【性价比】层面进行了对竞品的击穿。R6III不仅具备完全不低的素质、更是在音色层面的稍稍流行化,其实比纯素质流、或者纯HUFI流的风格更讨喜、更好搭配一些,更何况海贝本身非常优秀的操作体验和系统优化本身也是行业前列。这一代R6,可以说在产品的综合产品力、外在配置、内在修养层面,已经打磨得十分纯熟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