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美英之后,立陶宛也要向乌克兰提供先进武器。近日,在访问基辅期间,立陶宛总理因格丽达·希莫尼特表示,除了向乌克兰派驻更多的军事教官外,立陶宛将在未来几天向乌克兰提供部分美制“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立陶宛希望乌克兰军队永远不会使用它们。
除了“毒刺”,立陶宛还将同时向乌克兰提供价值34.2万欧元的24台热成像仪。关于向乌克兰提供美制“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立陶宛政府已经获得了美国政府的批准,此外,波罗的海三国还会向乌克兰提供“标枪”反坦克导弹。但无法向乌克兰援助那些德国和以色列制造的高技术武器,或拥有这两国技术或零部件的武器。
不管是“标枪”反坦克导弹还是“毒刺”防空导弹,都属于防御性武器,而乌克兰希望获得的,则是美制“爱国者”这样的高性能武器系统。美英等国提供的这些武器,实在是难以快速提高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一旦克里姆林宫决定再次入侵乌克兰,这些武器恐怕很难发挥出威力,反而大概率成为俄军的战利品。
作为最经典的一款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毒刺”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给苏联空军造成了巨大损失,但现在,“毒刺”还能不能给俄罗斯空天军造成足够损失,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这倒不是说“毒刺”的技术已经落后,而是现在的俄罗斯空天军跟苏联空军,在对地攻击的时候已经有很大不同:
在2015年9月底介入叙利亚内战之后,包括苏-25强击机在内,的确有多架俄罗斯空天军的战机被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注意,击落俄军战机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并非“毒刺”,而是萨姆和其他国家的型号。这些俄军战机之所以被击落,主要是其在对地攻击的时候飞得太低太慢,落入了地面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打击范围。
很快,俄罗斯空天军就改变了战术,其固定翼战机基本不在4000米以下高度飞行,超出了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有效射高,改用高空轰炸,这样虽然会影响轰炸精度,却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战机和飞行员的安全,只有在对付那些关键目标时,才会动用宝贵的制导炸弹。即便是武装直升机,也不再出现在高风险地区,而是用于保护俄军基地和巡逻。
一旦俄军再次入侵乌克兰,这些经验自然也会发挥作用,指望乌克兰像阿富汗战争,甚至像2008年俄格战争时,利用“毒刺”给俄军战机造成重大损失,其实是完全不合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