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水作为一种天然水果中的水,糖分含量少,钠、镁、钾含量高,又有一定的膳食纤维,可以说是很适合 1 岁以上小朋友喝的天然甜味健康饮料。
椰子不好处理,很多家长日常都会买这种预开口的椰子给孩子喝。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但今天上午的一条微博热搜让很多家长陷入恐慌:喝预开口的椰子进急诊。
图片来源:微博
点开评论,其中热评最高、引起大家恐慌的是一条“有人只喝了一口变质椰子水,最后还是去世了”的留言。
图片来源:网络
美味可口的椰子水,变质之后喝了竟然会致死? 变质的椰子水真有这么可怕吗?怎么判断呢?还能让娃好好喝椰子水吗?
丁香妈妈找到食品安全专家,认真研究了一下。
食用变质椰子导致“中毒”
只是极小概率事件
查询文献后,我们真的发现了 1 例变质椰子中毒致死的病例报道。但大家先别慌,这种悲剧的发生更多是极端情况。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
根据文献表述,这位 69 岁的患者在食用变质椰子水后,出现了呕吐、恶心症状,后来出现肌张力障碍、脑病和昏迷,最终致命。
经过系列检查和分析,文献中提及的这单一案例的死因是变质椰子中蔗生节菱孢菌( Arthrinium saccharicola)产生的 3-硝基丙酸中毒。
3-硝基丙酸( 3-nitropropionic acid,3-NPA) 这种物质具有剧毒,且通过高温和清洗也难以去除。即便是少量,也可能引发中毒反应,症状包括头晕、呕吐、抽搐、昏迷。
但这个案例有一点特殊:椰子本身已经严重变质了!
案例中致死的椰子是这样的:被削开可见椰子肉 + 餐桌室温存放 + 放了 1 个月。
一般预开口的椰子要储存冷藏存储并尽快食用,而这颗削开的椰子在厨房餐桌上放了 1 个月之久。据患者妻子描述,患者发现“椰子里面黏糊糊的,看起来已经腐烂了,喝起来酸酸的”。
大家的椰子,应该还不至于这个样……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椰子致死话题出现后,网上还有一种说法是“变质的椰子中会产生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确实是一种可怕的毒素,多出现在椰子制品和玉米制品中。
我国比较常见的中毒案例是发酵米面制品、变质的木耳、久放的米粉河粉等。
椰子致死是小小小小概率事件,但吃不对了闹肚子的风险还是存在的。
热搜评论中不少网友提到,自己曾经买到的椰子喝起来“怪怪的”。
作为一种鲜食的水果,和其他水果一样,椰子也可能受到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的肠道致病菌污染,特别是预处理过程中是极易受污染的,最常见的结局就是腹泻。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担心椰子有变质风险
还能买来给娃吃吗?
当然!
新鲜可口的椰子,可是解渴的专属。不过,在采购到食用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避免买到变质的椰子。
椰子里硬硬的壳,是抵御细菌很重要的一层保护。
可以先通过分清楚你买的椰子,是否削皮和露出椰肉来做个存储的初步判断:
如果你已经买了椰子,该怎么判断坏没坏?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摇一摇和闻一闻。
摇一摇:椰子应该是坚硬的,里面有液体。如果发出嘎嘎声,或者摇动时没有听到任何声音,那很可能变质了。
闻一闻:椰子应该闻起来像热带海滩、甜美和淡淡的坚果味。如果你的椰子有酸味、霉味,很可能是坏的。
看一看:看它的眼睛!是的,一个椰子有三只眼睛,其中最大三分之一处的那只眼睛应该是一个干燥的圆圈。如果这里看到任何突起、发霉,它可能就坏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千万记得,所有“开了口”的椰子,买回来都需要冷藏!并且要尽快喝,喝不完或者暂时不喝,放冰箱冷藏也最好不要超过 2 天。
给娃安全吃水果
这 2 点要特别注意
除了椰子外,最近天气渐渐热了,其他水果变质也存在类似的健康隐患。
第一,尽量不要买鲜切、即食类的水果给孩子吃
水果是一种水分和糖分含量很高的食品,有天然繁殖细菌的优质条件。
鲜切水果没有了果皮的保护,对细菌真菌的抵抗弱,削切的加工过程中很可能接触到致病菌,安全性不可知,更容易变质导致呕吐、腹泻。
建议尽量买完整无破损的水果给娃吃,更安全一些。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第二,看着不太行的水果,赶紧扔了别吃了
放了一段时间的水果,吃前记得好好看看,如果有颜色、气味变化,比如发霉、部分烂掉、有发酵酸味……那就扔了吧,别给孩子吃,也别觉得心疼自己吃。
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省钱”。
参考文献
[1] Birkelund T, Johansen R F, Illum D G, et al. Fatal 3-nitropropionic acid poisoning after consuming coconut water[J].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2021, 27(1): 278.
[2] 付云,邵国健,张鹏.湖州地区市售甘蔗中3-硝基丙酸污染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11):1616-1617.
[3] Anwar M, Kasper A, Steck A R, et al. Bongkrekic acid—a review of a lesser-known mitochondrial toxin[J]. Journal of Medical Toxicology, 2017, 13: 173-179.
本文专家
云无心
审核专家
美国普渡大学 农业与生物系 食品工程博
阮光锋
审核专家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科学技术部主任
刘遂谦
审核专家
澳大利亚营养师协会认证执业营养师 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
悉尼大学临床营养学硕士研究生
策划制作
策划:之树、Murphy
监制:Feidi、大力
排版:林乙乙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