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杏芬
2013年,戴杏芬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里的男子称其为"姐姐",这声突如其来的"姐姐"让戴杏芬摸不着头脑。
戴杏芬是家中独女,并无兄弟姐妹,"姐姐"何来?这位男子又是谁?戴杏芬的心中充满了疑惑。
电话中的男子名叫何荣峰,是陕西当地有名的商人,二十年前,何荣峰与戴杏芬曾有过一面之缘。
戴杏芬听得出来,何荣峰的内心十分激动,声音急促紧张,恨不得立马飞奔过来。
与何荣峰不同,戴杏芬更多的是平静,如今,戴杏芬早已不记得何荣峰这个名字,直到何荣峰讲述了这件陈年往事后,戴杏芬才明白这声"姐姐"事出有因。
何荣峰终于找到了戴杏芬
1993年,戴杏芬在一个工厂里担任会计工作,而何荣峰还只是一位未成年的毛头小子,两人互不相识。
这一年,何荣峰的家庭遭遇了重大变故,何荣峰的父亲是一名养猪户,在当地有一定的威望,因此,村民们都十分信任他。
为了周转资金,何荣峰的父亲得到了村民的帮助,免费收了十几头猪,打算卖出去后再偿还债务。
何荣峰的父亲悉心照料养猪场,将收来的十几头猪养得白白胖胖,盼望能卖一个好价钱,把借来的钱全部还清了。
一次放学回家路上,何荣峰发现他的母亲被村民们包围了起来,嘴里嚷嚷着让母亲还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屠夫杀猪
原来,何荣峰的父亲在过年之前打算将那十几头猪卖掉,让老婆和孩子们心满意足地过个年,求一个好兆头。
让他没想到的是,在返乡途中,他遇到了小偷,整整一万块钱瞬间化为泡影,在那个年代,人均工资只有两三百。
一万块钱让何荣峰的父亲犯了愁,当初收猪的时候,自己亲口承诺,卖完猪后立即还钱,如今,钱财被偷,债务如何偿还?
他无脸面对信任他的村民,更无法面对妻子和孩子,万般无奈之下,他选择了逃避,去到了一个谁也找不到他的地方。
然而,逃避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逃避带来的只会是更大的灾难,只有勇敢面对,才能真正解决困难,摆脱困境。
其实,何荣峰的父亲完全可以将真相告诉村民,村民们既然愿意答应他赊账,就说明了村民们对他是信任的。
如今一走了之,只会将自己的信誉跌到谷底,也让村民们更加惶恐,这就造成了何荣峰母亲被围攻的一幕。
要钱的村民们
起初,母亲仍然在帮何荣峰的父亲打掩护,不愿承认父亲一走了之的事实,几天后,村民们仍然见不到父亲的踪影,愈发过分。
村民们为了拿到自己应得的钱财,将何荣峰的父亲贬低得一文不值,终于,母亲说出了真相,希望得到村民们的谅解。
这下彻底惹怒了村民们,甚至对母亲拳脚相向,作为儿子,何荣峰无法隐忍眼前这一幕,代替母亲承受了村民们的殴打,身上多处淤青。
母亲看着儿子身上一块块的淤青,责备不已,她不愿相信自己的丈夫是这样的一个懦夫,独自远离家乡,而将难题留给了家人。
多少个深夜,母亲默默流泪,何荣峰都看在眼里,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何荣峰放弃了学业,放弃了自己心中的理想。
为了让母亲过上稳定的生活,他承担起了家中的重担,并向村民们做出了承诺,称自己挣到钱后一定会还清村民们所有的债务。
何荣峰和戴杏芬
同为何家人,父子二人却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一个选择逃避,一个选择面对,不同的选择走出了不同的人生。
对何荣峰而言,他在最需要父亲的时候,却独自扛下了所有,一夜之间,他长大成人,了解到了社会的艰辛、人性的丑恶。
为了完成自己的承诺,何荣峰与村中另外两位好友一同商讨,决定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完成自己的承诺。
就这样,他们三人下定决心,坐上了前往浙江的火车,他们三个人离开家时,只带了少许生活费,仅能支撑一段时间。
何荣峰
为了防止小偷对他们下手,他们三人不敢睡觉,轮流休息,生怕遇到与何荣峰父亲一样的情况,但现实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即将到达目的地时,小偷盯上了他们的行李,偷走了他们身上唯一的钱财,三人顿时失去了希望,不知该如何是好。
那个年代小偷横行,路途中被小偷盯上更是常事,不得不感叹,如今的电子货币,让小偷无处遁形,人们的资金安全得到了保障。
首次离开家乡,他们就遭遇到了如此窘境,一路上,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旁人享受美食,而自己只能饱受煎熬。
乞讨的孩子
最后,他们别无他法,只能吃他人的剩饭,没有地方可住,就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就地而寝,一路前行,一路乞讨。
乞讨之人大多为残疾之人,而这三位年轻力壮的男子不打工赚钱,反而选择乞讨,路上行人纷纷表示怀疑,不愿伸出援助之手。
终于,他们来到了仙居县杨府村,即戴杏芬的家乡,当时,戴杏芬只有21岁,在一家工厂担任会计。
戴杏芬
戴杏芬下班后,已是傍晚,她对于回家的路线早已熟记于心,也从未发生过意外,但这一天却有所不同。
和往常一样,戴杏芬在公交车站点下车后,独自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她感觉身后一直有人跟着自己,不自觉加快了脚步。
一路上,戴杏芬战战兢兢,她不知道跟在自己身后的到底是什么人,目的是什么,更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终于,戴杏芬到达了家门口,她不再害怕,鼓起勇气转身问道:"你们到底要干什么?"这时,她才发现,跟在自己身后的是三个小伙子。
戴杏芬
只见他们三人头发乱糟糟的,身上的衣服也破烂不堪,乞讨路上,他们的脚受了伤,流着血,因无钱包扎,只能强忍疼痛。
看到这一幕,戴杏芬消除了所有的恐惧,了解到他们三人的真正诉求之后,她将他们带到了家中。
原来,他们三人之所以跟在戴杏芬身后,只是想讨一口饭吃,别无他意,一时之间,戴杏芬心生怜悯。
何荣峰和戴杏芬
乞讨过程中,何荣峰三人遭受了许多冷眼和嘲讽,他们早已麻木,但这对他们来说已不再重要,因为当前他们最为需要的是填饱自己的肚子。
患难见真情,何荣峰在最为艰难,最为窘迫的时候得到了戴杏芬的帮助,给予了他前进的动力,多年之后,他仍然无法忘记这位恩人。
将它们带入家门后,戴杏芬看出来了他们的饥饿,立马到厨房去,给三位小伙做了一桌好菜,米饭做了一大锅,可以感受到,戴杏芬生怕他们吃不饱。
在何荣峰眼中,戴杏芬如同天使一般,拯救了三人,他们从未想过,在这样的情况下,会遇到一个像雷锋同志一般无私奉献的人。
面对如此款待,何荣峰三人十分感动,身陷窘境时,这样的关怀更能显现出真情的难得之处,自那以后,何荣峰将戴杏芬的名字深深印刻在脑海中。
何荣峰和戴杏芬
戴杏芬注意到了他们脚上还流着血,特意烧好了开水,叮嘱他们泡泡脚,放松一下,并为他们准备了药膏。
经过一番交流后,戴杏芬了解了他们三人的具体情况,特别是何荣峰的遭遇,让戴杏芬甚是同情,想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戴杏芬的父母是两位朴实的农民,他们并不责怪戴杏芬将三个陌生人带回家,反而热情款待,让他们不要紧张,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戴杏芬的父母是村中出了名的好人,日常生活中,常与村民们互帮互助,我相信,如果何荣峰三人跟随的是戴杏芬的父母,他们也会得到同样的关怀。
也许是受到父母的影响,戴杏芬从小就喜欢帮助他人,帮助何荣峰三人,只是她所做的善事之一,但她从不求回报。
一方面,戴杏芬安抚他们好好休息,一方面担心他们未来的生活,为了让他们三人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戴杏芬四处打听消息。
何荣峰和戴杏芬
一时之间,村民们都知道戴杏芬做了善事,将三个男孩带回了家,得知事情原委后,村民们踊跃帮忙,为何荣峰三人找到了立身之所。
可惜的是,三个男孩放弃了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拒绝了戴杏芬的帮助,因为三人的工作地点各不相同,他们不愿分开。
之后,戴杏芬找到了当地的一家机械厂,这家工厂常年缺人,一定能够满足何荣峰三人在同一地方工作的心愿。
机械厂的老板见三人灵活机敏,能够胜任厂里的工作,非常满意,但三人没有想到,年龄成为了他们入厂上班的最大门槛。
机械厂
接连遭受打击后,何荣峰三人不愿继续停留在此地,决定一路向前,乞讨过活,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何荣峰三人不愿继续麻烦戴姐姐,他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戴杏芬为他们做出的努力,在戴姐姐家居住的这几天,他们不必乞讨过日,已心满意足,怎敢奢望更多。
三人商讨过后,一起向戴姐姐表明了心意,决定离开戴家,自立自强,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于是,他们踏上了新的征程。
不知此后他们是否遇到过像戴姐姐一样善良的人,但值得肯定的是,他们三人的结果是圆满的。
戴杏芬听到三人将要离开的消息后,万般挽留,相处的这几天,戴杏芬对三位男孩产生了很深的感情,流下了不舍的泪水。
见三人决意离开,戴杏芬只能尽自己所能,全力帮助,他知道三个男孩身上没有钱,一旦上了路,必定会饿肚子,于是,她提前做好了烤馍,让他们带在身上充饥。
戴杏芬只是一名会计,一个月的工资只有90块钱,为了保证何荣峰三人路途顺畅,他提前买好了火车票。
到达火车站后,戴杏芬犹如亲生姐姐般叮嘱三人一路小心,遇到困难后,可以向路人求助,饿了就吃些烤馍。
亲生姐姐不过如此,更何况戴杏芬只是一位陌生人。上车之前,戴杏芬的嘴仍然嘟嘟囔囔着说些什么,边说边从口袋中掏出了30块钱,分为三份,一人十块。
何荣峰
这三十块钱,外加火车票的钱,完全抵得上戴杏芬一个月的工资,可戴杏芬毫无怨言,反而乐在其中,因为她始终相信,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何荣峰听着戴杏芬的叮嘱,不免想起了家人,从这一刻开始,戴杏芬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戴姐姐就是自己的亲姐姐。
何荣峰握着手中的十块钱,感受到了戴姐姐真诚的关怀,在车上,他和身边的两位伙伴共同约定,赚到钱后一定会加倍奉还。
他记住了戴杏芬家中的地址,只盼望着自己有所成就后能再见大姐姐一面,回报她的恩情,二十年后,他完成了这一心愿。
在往后的时光中,何荣峰将戴姐姐的叮嘱铭记在心,戴杏芬嘱咐到,在外要讲诚信,肯吃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三人到达沈阳后,得到了一位老乡的帮助,为他们介绍了一份工作,谁知这位老乡不靠谱,为他干了两个月的活,都没有得到一分工资,他们察觉到事情有些蹊跷,离开了这里。
不久后,他们进入了一家家具厂工作,每月300块钱的工资足够三人生活,何荣峰三人踏实肯干,获得一片赞声。
何荣峰
在这之前,一帮四川人曾在沈阳打工,不仅不安分守己,甚至做些坑蒙拐骗的勾当,败坏了四川人的名声,同时,也让家具厂里的生意持续低迷。
何荣峰想要帮助工厂老板渡过难关,重建四川人的声誉,于是他与两位伙伴商讨奇招,打击坑蒙拐骗之人,在他的带领下,工厂内部人员大量调整,让家具厂"焕然一新"。
经过这一次活动,何荣峰在厂里建立了很高的威信,获得了厂内老人的赞美和支持。几年后,何荣峰熟练掌握了场内技术,自己的管理能力也有所提升,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工厂。
十几年的时间,何荣峰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小伙子成为了家具厂和油漆厂的老板,即使时间流逝,何荣峰也永远无法忘记曾经那个热心帮助他的戴姐姐。
他一直铭记戴杏芬家中的地址,多次尝试写信联系,却未能成功,可他不会放弃寻找,因为如今的成功,正是因为戴姐姐的热心帮助。
创业过程中,何荣峰始终将戴杏芬的叮嘱铭记在心,十几年来,他一直坚守讲诚信,肯吃苦的人生信条,成为了如今的何老板。
何荣峰
无论多么成功,无论多少财富,何荣峰都不忘初心,一一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将父亲欠下的债务如数返还,让母亲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唯一遗憾的是,何荣峰一直在寻找的戴姐姐杳无音讯,他曾尝试过亲自前往仙居县杨府村寻找,但时事变迁,戴家早已搬离了此处。
即使这样,何荣峰也没有放弃,只要见到浙江人,他就会拜托对方留意戴杏芬的消息,一有音信,立即电话通知他。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何荣峰从一位浙江生意伙伴那里得知了戴杏芬的消息,立即打通了戴姐姐的电话。
时隔二十年,戴姐姐早已无法确认电话那头叫自己"姐姐"的人是谁,直到何荣峰讲述了20年前的事情,戴杏芬才恍然大悟。
打通电话后,何荣峰连夜订了机票飞往浙江,见到了自己的恩人——戴姐姐,戴杏芬不敢相信,曾经的毛头小伙,如今已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这20年,不仅改变了何荣峰,也改变了戴杏芬,戴杏芬不再继续做会计,而是选择在当地开一个小面馆,自己经营生意。
自那以后,何荣峰与戴杏芬两人亲如姐弟,为了感谢戴杏芬,何荣峰递给了戴姐姐一张一百万的支票,但戴姐姐拒绝了,她说帮助他人并不是为了获取报酬,而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何荣峰和戴杏芬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戴杏芬的故事温暖了何荣峰,也温暖了每一个在困难期间获得帮助的人。
二十年间,戴杏芬从未停止过帮助他人,也从未想过得到回报,在她看来,助人就是助己,帮助他人获得快乐的同时,自己会获得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