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女顶流化身“战狼版李子柒”,徒手建茅楼、焊狗笼,吸粉1700万:好强的生命力

2024-01-12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原标题:东北女顶流化身“战狼版李子柒”,徒手建茅楼、焊狗笼,吸粉1700万:好强的生命力

东北雨姐,早8人的“精神咖啡”。

一首《大东北我的家》伴随着雨姐一声“开造”。

甭管你是苦逼打工人、烦闷考研党,还是励志减肥人,听完一身使不完的牛劲儿。

写作东北雨姐,读作东北顶流女星 · 战狼版李子柒 · 种田文大女主 · 生命力导师。

煮白菜,背着半个身子高的水桶哗哗往锅里倒。

冬天涮火锅,单肩扛着几十斤的铜火锅大迈步地往家走。

没有灶能放得下这么大的锅?

别急,咱雨姐分分钟就能整出一个专用柴火炉。

像建茅楼这种脏累活,雨姐也是二话不说,麻溜一顿干,一套操作干脆利落。

凡是刷过雨姐视频的人,大多会经历一个相似的心路历程:

第一眼,好土啊;第二眼,怎么回事,有点上头了;再看几眼,就是守着更新,一天不看,坐立难安。

统一三代人的审美,不受地域限制,只要你喜欢雨姐,咱就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短短30天涨粉300万,获赞1.4亿。

抖音累计粉丝1704万

那些朴素的、不加修饰的、原始又充满野性美的画面,是难以抑制的磅礴的生命力。

大门一踹,大步一迈,雨姐闪亮登场。

01

战狼版李子柒

同样走田园路线,雨姐主打的就是一个生猛。

论BGM,不搞什幺小清新,一首DJ版《大东北我的家》便是宿命般的战歌起。

论滤镜,什么柔光、冷白皮统统pass,都不如健康黝黑的大地色。

至于摆盘直接忽略不计,抄起大勺,直接往盆里一装,热腾腾的饭菜就出锅了。

与李子柒“不食人间烟火”的悠然自得完全相反,雨姐视频里的烟火气满满溢出屏幕。

天刚蒙蒙亮,雨姐就从炕上一个猛子蹿起来,开始充实的一天。

清灰、劈柴、生火、做饲料、喂兔子、喂鸡、喂鸭、喂狗、喂猪、扫雪…

不好意思,这只是雨姐一早上的工作量。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雨姐的日常生活绝对是——得劲。

一餐四个菜,道道都如脸盆般大,就这一餐足够抵本南方人整整一个月的伙食。

烧鱼、炖猪肉、煮羊汤,不按斤称,只按个数算。

且看雨姐家的鱼,肥硕得跟小乳猪有一拼了。

赶集囤秋菜,差点掏空整个市集,一千来斤的大白菜,说要就要,不带一丝犹豫。

其它蔬菜也是照旧大分量,土豆五百斤,大葱数十捆,萝卜几十斤,雪里蕻满满几大兜子。

也难怪网友说,跟着雨姐,不愁饿死。

管它是饥荒、还是世界末日,只要在雨姐家过活,少说也能熬个十几年。

不只是分量得劲,干起活来,雨姐同样得劲,不负“战狼”的称号。

甚至还贡献了传说中的“本溪四美图”,即扛铁管、扛水桶、扛半拉猪、扛铜锅。

绑猪腿、搓生肌、杀猪、解剖…只见雨姐手起刀落,一头330公斤的成年猪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棒子骨、腰脊骨熬汤,里脊肉炒菜、五花肉红烧、血脖儿绞陷…

垒猪圈,雨姐一个人,一个下午,就大功告成。

两脚一踹,一面土坯墙就轰然倒塌;铁锹一锤,奇形各异的大石块就变得平平整整。

焊狗笼子,雨姐一个顶仨。

切方管、搭铁笼子、铺瓦片…墨镜一戴、战歌一起,雨姐直接抢了专业师傅的活儿。

当然,做得了大工程,雨姐同样干得了精细活。

比如做干果,小小的菱形块,中间切一个小口,往里头一翻,小巧的果儿环套环。

这小玩意看似简单,实则讲究力道,小了不成形,大了容易断。

比如串糖葫芦,一元硬币大小的山楂,雨姐三五下就去掉了核,表皮完好如初。

能拿斧头劈柴,也能穿针缝补,雨姐的独特就在于粗犷豪迈的气质和蓬勃的生命力。

大学生看了雨姐的视频感觉自己浑身都是劲,嗖地一下坐起来,两眼一黑又躺回去。

打工人看完雨姐的视频感觉打工之魂在熊熊燃烧,拖延症都给治好了。

“看得我这具尸体都复活了”。

02

赛博农村笔记

几乎每条视频下,雨姐都会带上话题:记录我的农村生活。

农村生活不如城市那般光鲜亮丽,是简简单单的一日三餐,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比起智能的高科技,这里更多的是大自然的馈赠和农村人的生活智慧。

在零下三十度的东北,陶瓷大缸胜过上万块的大冰箱,荤的素的都能放得下。

几百斤的新鲜蔬菜,洗干净沥干水分,在太阳底下晾晒一遍,就能直接往缸里搁。

铺一层菜撒一层盐,再用一块大石头压在顶上,酸爽的特色风味就在缸中慢慢发酵。

别人家是岸边垂钓,雨姐则是震石捕鱼,抡起大铁锤使劲敲石头,躲在石头下面的鱼立马就会晕倒。

当然,这里面有些门道,关键是时机。

三月底四月初,正是北方冬春交替之际。冰面解冻,春气入水,憋屈了几个月的鱼儿全都苏活过来,这就是最佳的捕鱼时机。

那种鲜美的味道简直难以用语言形容。

东北农村生活自然少不了一道特殊的美味——蛤蟆。

别被名字忽悠了,这可不是普通的蛤蟆,而是东北少数地区才有的雪蛤,又叫林蛙。

这是东北本地极为名贵的养生食材,肚子里的油,一斤就价值好几万。

趁大地冰封前,瞅准时机起个蛤蟆塘,将灌满水的水管对准蛤蟆塘里头,水抽得差不多了,就下地笼,没一会儿工夫就是大丰收。

作为半个美食博主,雨姐不像其他人一样讲究菜式的文化内涵,或是极致的美感。

软烂的排骨炖粉条、直冒泡的芸豆炒肉、煎得酥脆的银鱼干、咸香微辣的鸡蛋焖子、绵香入味的铁锅炖大鹅…

雨姐做的饭菜,道道都是实打实的农家风味,是家家户户都能做的家常菜。

虽然看起来简陋,但要说过日子这回事,雨姐可不比哪个城里人差。

隔三岔五,雨姐就准备几道硬菜,吆喝亲朋好友一块“开造”。

全羊汤、酱焖大花鲢鱼、小鸡炖大鹅…丝毫不吝啬,不管是谁雨姐都大方招待。

哪天秋高气爽,雨姐就唤来大家伙儿在后院空地里做烧烤。

两盆大火炉一摆,绿的红的五花八门,还有两大羊腿…隔着屏幕都给人馋坏了。

清理场地

就这都只是小case,瞧瞧雨姐的高配版铜火锅。

锅底是酸甜可口的酸菜+大骨汤,配上各式各样的海鲜,龙虾、螃蟹、鲍鱼…

那叫一个应有尽有,十分豪横了。

七八人围坐在桌前,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远方是白雪皑皑,家里却是热气腾腾。

这样酒醉饭饱的温馨感,就是属于农村大地的包容和生命力。

正如余秋雨所说,从一时一地看,城市远比农村优越;但从更广阔的视野上看,中国的农村要强大得多。

这里有辛勤的劳作、有沉甸甸的收获,也有真诚相待的心意和相互温暖的情感。

03

假人设真故事

雨姐走红后,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不少人说雨姐举止粗狂,没有一个正经女人的样。

的确,与主流的“白幼瘦”审美相比,身高178,体重198斤的雨姐,实在过于魁梧。

可是有些人不明白,这些恰恰是雨姐的魅力所在——

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四肢、理智的头脑、以及舍我其谁的担当感。

就像干活时,有人问她为什么不让男的来干,雨姐直接回道:“咱女人也得当自强,自己能做的事儿就别找他。”

与其说是女性主义,不如说在雨姐眼里,凡是能自己动手的,就绝不依赖他人。

而和雨姐完全相反的是,丈夫老蒯(kuǎi)完全一副“小娇夫”的模样肩不能扛手不能提。

雨姐干活时,他在旁边喝着AD钙奶看热闹;雨姐干完活,他在炕上睡大觉。

一整个就是网友理想的生活状态,不用上班、不用操心家务,每天饭来张口就行。

也难怪网友锐评,老蒯(kuǎi)的作用是让人多认识了一个字。连雨姐的评论区底下,点赞高的往往都是羡慕老蒯“嫁得好”。

话虽如此,老蒯并非是一事无成,实际上,他可是最大的幕后功臣。

包揽了策划、运营、招商、剪辑等大部分工作,同时,老蒯还是编剧负责人物设定。

就连“娇夫”也是老蒯给自己安的一个人设而已。

没错,由始至终,雨姐都没有否认过剧本和人设的存在,而是大大方方的公布出来。

人设是假的,感情却是真的。

结婚前,雨姐曾嘱咐老蒯一件事:孩子18岁前,不管什么原因,谁也不能离婚。

如今,孩子成年了退伍回家,夫妻俩依旧很恩爱。

别人眼里的“师傅”和“老大”,始终是老蒯口中的“小雨”。

同样的,里面的故事也是真的。

就像是应证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一样,雨姐的童年是缺爱的。

3岁父亲去世,9岁母亲抛下她,改嫁他人。很长一段时间里,雨姐是靠亲戚接济长大的,捡过垃圾,吃过别人剩下的饭菜。

正因如此,雨姐会比其他人多了一分宽容和体谅,会接纳落魄的失意人。

比如成员盖莲子,因为前夫酗酒赌博,赔光了全部家产后,还被前夫扫地出门。走投无路下,是雨姐接纳了她。

魁梧的外表下,雨姐有着一颗温柔的心,对身边的人都是以真心相待。成员有谁做错事,雨姐第一反应不是数落,而是温柔地鼓励。

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否有剧本、有人设都并不重要,因为大家真正喜欢的是雨姐这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没有消费主义粉饰的美好,只是一个普通人努力生活的呈现。

是又红又粗糙的手、是划破了洞的裤子、是随处可见的大棉袄、是朴素的家常菜…

如同每个视频里,雨姐的结束语:“农村就这生活,简简单单,一顿四个菜,开造!”

资料:

抖音@东北雨姐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喜欢请分享,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