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战役后,普鲁士的战略形势极为严峻,奥地利、俄罗斯、瑞典和法国从四面八方向普鲁士同时发难。科林战役虽然规模平平,但对于距离胜利只有一线之隔的腓特烈来说,却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战败,而且这场战役的失败不仅仅意味着普鲁士失去了欧洲战场的主动权。因为此役之后,普鲁士已经不可能在法国和俄罗斯参战之前迫降奥地利,各国对普鲁士的战略合围之势已经形成,普鲁士必将陷入在本土与奥地利、俄罗斯、瑞典及法国军队周旋的不利形势。
一、先发制人
1756年,腓特烈获悉俄罗斯鼓动奥地利对普鲁士开战,他认为,若等奥地利准备好了再开战,必将对普鲁士不利,因此他决定率先发难。面对集结在波西米亚,也就是捷克境内的大军,他要求维也纳保证这些军队不是用来对付普鲁士的,否则腓特烈将出动军队将其歼灭。可维也纳方面只给出一个闪烁其词的答案。于是决定不再等候,8月末,他亲率7万大军,不宣而战,突然侵入萨克森,仅一个月,就攻占领了该地的首府德累斯顿。
欧洲各国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动,决定同时对普鲁士开战。法、奥、瑞、俄四个国家联合出动了50余万大军,从各个方向向普鲁士逼进。1756年10月,俄罗斯军队已侵入东普鲁士,法军占领了汉诺福,奥地利军队进入了西里西亚,而法奥联军也从西面向柏林逼近。
面对危局,腓特烈鼓起勇气对属下说:“至于我,必须在沉船的威胁下,在遭遇暴风雨之际,思想、生活和死亡,且必须像一位王者。”腓特烈现在是四面楚歌,面对着四方云集的大军,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敌军尚未集结完毕时,集中兵力快速给予各个击破。
更多的坏消息接踵而至,奥地利军队占领了西里西亚大部后,奥地利的哈迪克伯爵率领着一支军队渗透过普鲁士军队的防线,突然攻击了柏林。同时有消息说,法军和瑞典军都在向那支奥地利军队靠拢,一旦柏林失陷,腓特烈的家人、武器和弹药物资等都将落入敌手。
听到柏林受到突袭的消息后,腓特烈立刻率军赶回去救援,留下7000人负责防守萨尔河附近的阵地。腓特烈快马加鞭,可行进途中又得到了新的消息,说法军和瑞典军并没有移动的迹象,而是出现在柏林地区的奥地利军队。不过是3000多骑兵,只是柏林守军不知虚实,竟然任由他勒索了30万萨拉后离去。
到10月,普鲁士所面对的局势实在已经危殆不堪,连腓特烈自己都认为战争败局已定,但这时有一条让腓特烈大为振奋的情报一军因为女皇病重而自动退兵了,现在腓特烈只要对付西里西亚的奥地利军队和开进到萨克森的法奥联军就可以了。
腓特烈留下贝费恩公爵的4万人在西里西亚进行防御,牵制住奥地利的部队,自己则悄悄绕到敌人身后,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于是腓特烈以塞德利茨为骑兵总指挥,趁着夜色赶往萨克森的罗斯巴赫,去迎击那里的法奥联军。
在罗斯巴赫的法奥联军有4万多人,对刚刚进入罗斯巴赫村的普鲁士军队,占有二比一的优势,法奥联军的统帅苏贝斯决定发动进攻,以求一战定乾坤。11月5日,罗斯巴赫会战爆发。
二、罗斯巴赫会战
罗斯巴赫村位于一个低矮的小山丘上,从那里可以清楚地看见法奥联军的营地。腓特烈派了一名军官在村中一所最高的屋顶上监视敌营的情况,在判明法军进攻方向后,命令军队收拾营帐准备迎战。
腓特烈利用罗斯巴赫村前面的一列小山丘为掩蔽,悄悄把兵力集中于右翼,而把左翼回缩,目的是将法军引诱到普鲁士阵地南端和萨尔河之间的陷阱加以歼灭,而法奥联军还蒙在鼓里。
对于普鲁士军队的移动,法奥联军统帅苏贝斯却认为敌军正在全面撤退,于是匆忙下达了攻击令,致使自己的先头部分暴露给了普鲁士军队。
11月5日下午3时,负责监视敌营情况的军官冲进了腓特烈房中,向国王报告说敌人正向自己左翼旋转,腓特烈闻讯后马上登上房顶,只见法奥联军的阵营人欢马乱,其中一部分骑兵正向罗斯巴赫村的左翼运动。
可就在紧要关头,奥法联军阵型发生变换,双方的将领竟然在阵营内发生内讧,导致两军配合出现了脱节,当时奥地利的骑兵正要迂回包抄,但负责掩护的法军却不知道跑去哪座庙去了。
在屋顶上观看的腓特烈当即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塞德利茨的4000骑兵马上出击。普鲁士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尚在调动中的法奥联军中,横冲直撞,导致了法奥联军的混乱。
同时,普鲁士的炮兵也向溃逃中的法奥联军士兵开火,在法奥联军稳住阵脚之前,腓特烈的兄弟亨利亲王的7个步兵营也杀进了乱成一团的法奥联军的中间,支援早先突进去的骑兵。这时战场已经完全是一边倒的战况了,溃不成军的法奥联军只能抱头鼠窜了,一个半小时之内,罗斯巴赫战役就结束了。
三、速战速决
由于天色已晚,腓特烈没有下令去追击那些已成惊弓之鸟的法奥逃兵,此时他还有更急切的事要做,那就是必须马上率军赶到西里西亚,因为那里的战况危急。晚上,腓特烈下令善待俘虏,并邀请被俘的军官们与他共进晚餐,席上,他请求大家原谅菜肴不够,说自己想不到俘虏来得这样快、这样多。
罗斯巴赫战役的快速结束,为腓特烈及时回兵西里西亚打好了基础。在这场战役中,法奥联军因未能得到圣日尔曼部队事先约好的支援而失败,在战役中损失7000多人、80多门火炮和全部的辎重,而普鲁士仅损失了500余人。
腓特烈能以少胜多,与法奥联军不重视侦察和警戒、普鲁士骑兵实施突袭及充分利用枪炮齐射有直接关系。此战成为了18世纪欧洲的经典战役之一,腓特烈以其勇敢决断和技艺高超而饮誉后世。拿破仑对腓特烈曾有过这样的评价:“愈是在最危急的时候,就愈显出他的伟大,这是我们对于他所能说的最高赞誉之词。”
结语
腓特烈没有时间去高兴,因为汉诺威的大部分土地仍然被法国人控制着,这让名震欧洲的腓特烈大帝坐立不安。而普鲁士在捷克边境建立的补给中心——施韦德尼茨已被奥地利洛林亲王和道恩元帅的8万大军所包围。没等腓特烈率军赶到,施韦德尼茨要塞已经失守,7000名战俘和大量的补给落入了奥地利军队手中,得胜的奥地利军队正在向西里西亚的首府推进。
11月末,道恩元帅击溃了贝费恩公爵的残余部队,终于占领了西里西亚首府布雷斯劳,贝费恩公爵本人也成了腓特烈的阶下囚。至此,西里西亚大部分地区重归奥地利,腓特烈觉得他在罗斯巴赫的胜利也抵不上这次失败。
参考资料:《世界近现代史》、《德意志民族史》、《腓特烈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