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爷近几个月来,经常感到小腿疼痛、抽筋,想到老年人钙质流失严重,抽筋很可能是缺钙引起的。女儿便为牛大爷买来了钙片,并叮嘱他每天喝牛奶。
钙片、牛奶每天都不间断,但抽筋却一点不见好转。牛大爷只好来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才发现导致抽筋的“元凶”并不是缺钙,而是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患者由于体内血液循环不畅,代谢物不能被血液及时带走,累积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刺激肌肉收缩而引起疼痛。此外,动脉硬化会导致血流受阻血供减少后,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生理生化机能发生紊乱而致疼痛抽筋。
动脉硬化导致的抽筋往往是由于运动或者受凉,使腿部局部缺血,从而引起抽筋。
事实上,这种抽筋其实是血管痉挛引起的疼痛,很多老人误以为是缺钙引起的抽筋,从而延误了治疗。
(图源:全景网)
简单自测你是动脉硬化还是抽筋
1.外观
动脉硬化的患者,在长时间走路后,会感到双腿发凉、苍白,有的甚至会发紫,呈花斑状。
2.足背动脉搏动
足背动脉位于脚掌中间,大脚趾肌腱的外侧约0.5-1厘米处,如果手摸足背动脉发现搏动明显减弱或者消失,则可能有血管狭窄、闭塞的情况,需要尽快到医院进一次检查。
动脉硬化是怎么回事
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一种血管疾病,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就会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
随着动脉硬化的发生,血液内很多脂质与血小板红血球逐渐沉积在血管壁上,让血管壁从原来的光滑逐渐变厚,管腔越来越细,这些脂质的沉着就会导致血管变硬。而沉着的斑块呈现稀粥的糊状,因此也叫粥样硬化。
除了上文提到的抽筋,动脉硬化还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休息片刻症状缓解,继续行走,症状会再度出现。随着病情加重,持续行走的路程时间也会越来越短,甚至连卧床休息的时候都会疼痛。
尽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和遗传因素等都是其发病的诱因。
对于心脑血管病及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的人来说,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最广,也是指南推荐的首选降脂药物。
他汀类降脂药的主要成分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使肝脏合成的胆固醇减少,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量,并且能够增强肝细胞自身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能力,从而起到降血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