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个宝宝十个流”,宝宝流口水非常普遍。
爸妈们经常看到小孩子流口水,觉得可爱又呆萌,但就是妈妈们换洗口水巾换得有点崩溃,那个时候支撑下去的念头就是“嗯,长大点就好了……”
有的宝宝长大点了,嘴里的这个“水龙头”确实就关掉了,可有的宝宝就“水费不要钱么?”
今天就让芽芽妈讲讲娃流口水这件事!
潺潺的口水是如何形成的?
口水,也就是“唾液”,是由口腔内的三对唾液腺:腮腺、舌下腺及颌下腺制造和分泌出来的。
婴儿刚出生,唾液的分泌较少。当唾液腺逐渐发育成熟,口水的分泌也随之增加;到了4-6个月大的长牙阶段,因口腔内的神经腺受到刺激,婴儿会大量分泌唾液,然而婴儿的口腔细小,吞咽调节功能尚未成熟,令大量唾液流出嘴外;到2岁半左右乳牙长齐,流口水的情况也会渐渐减少。
口水有啥作用?
帮助消化
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是非常重要的消化酶,最大的作用就是催化水解淀粉。小宝宝吃的米粉,主要成分都是淀粉,所以呢,口水对于帮助咱们消化食物是至关重要的。
润滑口腔
宝宝在长牙的时候,会出现各种牙齿、牙周、口腔的不适,这时候,口水的润滑作用可以很好地缓解这种不适,并且对防止口腔炎症也有很好的作用。
抗菌作用
口水里面有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对于进入口腔的微生物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构成了人体消化道的第一道防线。
宝宝流口水的原因是什么?
吃了含淀粉的辅食
发育较快的宝宝,有些在满4个月后,妈妈就开始给宝宝添加一些含淀粉的辅食,辅食中的淀粉可以刺激口水中淀粉酶的分泌,从而引起口水增多。
吸吮手指
宝宝吸吮手指,口腔受到手指刺激后可以增加口水的分泌。同时,宝宝的口腔浅且小,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导致宝宝难以把多分泌出来的口水给吞咽下去,口水就会“水漫金山”。
长牙
长牙可以刺激唾液腺的分泌,引起口水增多。
吞咽功能不完善
宝宝尚未发育成熟,吞咽功能不完善,口水一旦在口腔积聚,宝宝来不及吞咽,就可能流出来。
宝宝流口水怎么办?
01
用纯棉手帕及时“蘸”
宝宝一旦开始出现流口水的情况,应该立即用清洁的纯棉小毛巾擦掉。但是由于宝宝的皮肤比较嫩,爸妈在擦的时候要小心,最好是用小毛巾轻轻地“蘸”。选择的小毛巾也应是质地柔软、吸水强的棉布手帕。
02
给宝宝戴围嘴
如果想减少洗衣服的次数,不妨给宝宝戴个围嘴,防止口水把衣服弄脏。围嘴可以保护外衣不被弄脏,还能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而且妈妈们也可以自己制作简易围嘴!不过要选择柔软的、吸水性强的棉制品,同时也要记得经常换洗,保持清洁和干燥。
03
锻炼宝宝的吞咽能力
添加辅食时,妈妈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宝宝吮吸等各方面的能力。在他长牙以后,要想法设法提高宝宝的咀嚼能力。比如给宝宝吃磨牙棒、鸡蛋饼等固体食物哦。
04
避免亲吻和揉捏宝宝脸蛋
经常触碰小宝宝脸颊的唾液腺,会对唾液腺造成反复刺激,从而引起口水分泌增多,所以尽量避免过力亲吻和揉捏宝宝脸蛋。
这些情况要注意!
如果孩子超过3岁,口水还是流个不停,或是睡觉时大量流口水,家长就要重视,可能是病态现象:
口腔问题:宝宝流口水的同时,伴有烦躁、拒绝进食的情况,应当及时检查宝宝的口腔内是否起疱,或出现溃疡。
呼吸道疾病:当宝宝鼻塞,或患上咽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呼吸道疾病时,会影响正常呼吸,尤其在睡觉时,只能张口呼吸,口水流得到处都是。
牙齿畸形:如果宝宝牙齿畸形,前牙向前凸出较明显,唇部很难完全覆盖前牙,上下唇常自然分开,就容易流口水。
睡姿不对:如果宝宝在睡觉最常见流口水,那么就可能是由于睡姿不正确导致的,比如趴着睡压到了腮腺,就会口水直流。所以平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睡姿,及时作出调整。
如果宝宝出现了上述任何一种情况,爸爸妈妈都要及时的带着宝宝去医院,让宝宝恢复健康。
面对爱流口水的宝宝,爸爸妈妈还要注意预防和护理“口水疹”。虽然流口水的情况比较常见,但是还是要多留意一些。
参考文献
[1]蒋志阳.宝宝流口水是生病了吗[J].健康博览,2018(01):14.
[2]一凡.“治理”口水娃[J].启蒙(0-3岁),2014(01):36-37.
[3]李米.“口水宝宝”的护理手册[J].婚育与健康,2011(0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