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把孩子扔高速路口,宁愿坐牢也不要他:对孩子的爱不该有条件

2019-08-31   兜妈爱叨叨

父母给孩子的爱,该不该设立一个“门槛”?只有孩子达到所谓的条件,才给出你的笑脸?

最近,兜妈看到一则新闻,着实有些闹心。

在河南,有个小男孩被扔在高速入口,民警赶往现场后了解情况,男孩抽泣着说,他的数学只考了81分,没有达到妈妈想要的95分。

妈妈就指责他不争气,打骂了他一顿,然后在高速路口把他丢下车,就这么不管不顾地驾车离开了。

后来,民警联系上了孩子妈妈,她却无情地说:

反正我就是这种弄法!
想走法律程序就走法律程序!
反正我不要他了!就算坐牢也不要他了!

只是因为孩子的成绩没达到要求,就要承受来自家长的打骂,还要被遗弃在陌生的高速路旁。

举目无亲,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可怕的经历,会对他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

更让孩子绝望的是,就算警察叔叔来帮忙,妈妈却抛下“宁愿坐牢也不愿要他”的狠话,孩子会因此受到多大的伤害?

受到这样伤害的孩子,绝不是少数,就在这条新闻的留言中,兜妈看到了网友们有相同的遭遇。

有网友说,父母从小立下规矩,只有考得好,才会给她买新衣服,;要是考得不好,不但没有新衣服,还会对她冷暴力。

这导致她后来患上了严重的焦虑和抑郁,并且十分的自卑。

为什么会有父母做出这样的举动?心理学家曾奇峰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在中国的家庭中,大都存在一种“功利化的关系”。

也就是父母爱孩子是有前提条件的,一定得是孩子有一定的成绩,取得了社会上的成就,父母才会去爱他。

这样的父母,只有当孩子达到自己的标准时,才会露出笑脸,像施舍一样给孩子关爱;当孩子不够好时,就摆出一副冷脸,甚至想要遗弃。

当这种有条件的爱出现在亲情里时,着实令人悲哀。

但这样的父母还有很多,之前在烟台,有个11岁的小男孩因为学习不好,半夜12点被妈妈赶出家门,孩子就在门外坐了一整晚。

第二天早上,妈妈出门上班,连孩子都不看一眼就走了。男孩心都伤透了,独自乘公交车去找福利院求收留,简直是把自己当成孤儿了!


有条件的爱,对孩子伤害多大?

在这种有条件的爱下长大的孩子,最终会变成什么样?

有网友诉说过自己的故事:她小的时候,只会学习成绩好,父母才会对她好。

她的成绩一直是班里前三名,可有一次突然掉到了第九,结果妈妈的态度瞬间就变了,一起走在路上,妈妈刻意和她保持距离,她想挽着妈妈的手,却被一把推开。

生理期的时候,她觉得身体不舒服,想寻求妈妈的建议,结果妈妈却冷眼相对,还说矫情什么?又死不了!

当时,她是真的心如死灰,觉得妈妈根本就不是真心爱自己,她变得越来越惶恐、焦虑,成绩也一直上不去,生怕哪天就被赶出家门。

多年之后,她还是无法释怀这些事情,和妈妈的感情一直很淡漠。

当父母对孩子的爱加上条件时,那么不管孩子有没有得到这份爱,他们的心中都会存在芥蒂,亲子之间的感情也会大打折扣。

到时候,哪怕处于同一个屋檐下,父母子女之间也是貌合心离,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别给爱设条件其实,除了那些真正绝情的父母,大多数家长给孩子有条件的爱都是为了去鞭策孩子。

孩子表现优秀时,父母自然开心;孩子表现不佳时,父母就冷眼相对。

不少父母以为这样,就能逼着孩子成才,但其实是大错特错。

用这种有条件的爱去胁迫孩子,只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亲情,感受不到家的温暖,以为自己什么也配不上,失去自信,变得自卑,对他的未来有害无益。

其实当孩子表现不佳时,真正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爱的鼓励。

之前,江苏有个男孩考试只考了7分,要是按照上面那位河南妈妈的做法,恐怕都不会去学校接孩子,就让他自生自灭了。

但7分男孩的爸爸却买来一整车的烟花,专门庆祝孩子考7分,因为他比之前的0分进步了。

正是有爸爸这样的鼓励,孩子在之后的学习上才能进步,又涨了50分。

当孩子陷入低谷时,父母的冷漠就像是给他踩上一脚,让他更难从谷底爬出;而一份爱的鼓励,就像一截绳梯,让孩子能够向上到达高峰。

泰戈尔在诗中写道:我爱孩子并不因为他好,只因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父母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只有这样,孩子更能安心地去成长,去追寻自己光明的未来。

愿各位家长都能用无私的爱去浇灌孩子,给他一个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