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男人征战沙场的战争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偶尔有一些奇女子点缀其中,为后人所称赞!但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传奇女子们的故事通常只能收进官修二十四史的《列女传》中,但历史上却有一位明末清初的女将军,她可是我国古代唯一一位凭借赫赫战功拜将封侯,甚至和众多男性王侯将相一样独立成传的女英雄。她就是秦良玉!喜爱京剧的小伙伴一定对她不陌生了,“桃花马请长缨勤王转战,顾不得冒风尘我憔悴芳颜”——京剧名段《秦良玉》讲的就是她的故事。
秦良玉家学渊源
秦良玉,字贞素,万历二年,也就是公元1574年,她出生在重庆忠县。她的父亲秦葵是明朝的一位贡生,虽说秦家是书香门第,却一直有结社习武的传统,这秦家的祖训就是“持干戈以卫社稷”!早年间他们就在当地集合乡勇,编练民团,几代下来已经渐成规模。秦葵最了不起的地方是让女儿自小也和兄弟们一起学习骑射武艺,少年时的秦良玉便展现出了文武全才的资质,兵法韬略更是悟性极高。父亲秦葵曾叹息:“可惜孩儿你是女流,否则日后定能封侯夺冠。”谁料秦良玉却回答:“倘使女儿得掌兵柄,应不输平阳公主和冼夫人。”平阳公主和冼夫人都是名重一时的巾帼英雄,由此看来小时候的秦良玉已经有了不一般的气魄。
白杆兵的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从现在重庆三峡博物馆保存着秦良玉穿戴过的盔甲来看,她的身高应该在1米86至1米9之间,怪不得曾与她并肩作战的四川总督李化龙形容她“剑眉鹿目,姿容秀美,体魄雄壮。”到21岁那年,秦良玉与四川石柱吐司马干乘喜结连理,两人相亲相爱,在武艺方面也有共同的爱好,建立了著名的“白杆兵”!为什么起了这么个名字呢?那是因为白杆兵所持的武器就是用结实白木做成的长杆,杆的一端是带刃的钩,另一端又是坚硬的铁环。在战场上钩和环配合使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将数十杆长矛钩环相连,就可以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这支特殊部队在后来秦良玉平复叛乱、勤王转战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秦良玉转战沙场
秦良玉的牛刀小试是在万历二十七年,当时在今天贵州遵义一带的播州土司杨应龙联合了九个部落造反。由于事发突然,加上地势险峻,叛军连连攻陷重庆、泸州等地,兵逼成都。紧急之下,秦良玉和丈夫带领三千石柱白杆兵,跟随四川总督李化龙一同讨伐叛军,这只奇特的白杆兵也第一次让来自中原的明军大开眼界,他们的特殊装备和作战优势在播州战役中发挥出色,将骄横的杨应龙打的稀里哗啦,更是让叛军闻风丧胆。次年四月,白杆兵又大破桑木关,不久之后明军杀入杨应龙老巢,绝望下的杨应龙上吊自杀,至此播州之乱平息!这一战让秦良玉名声远扬,连四川总督都很敬佩,他甚至还自掏腰包为她打造了一面刻有“女中豪杰”的金牌。
秦良玉的传奇一生
此后秦良玉夫妻俩继续苦心练兵,在保持白杆兵骁勇善战的同时,大量装备火枪武器,形成了白杆长矛与精良火枪协同作战的战法。直到10年后马千乘遭小人陷害而死的消息传来,石柱当地上下悲愤难忍,一时间报仇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秦良玉却格外冷静,她耐心的劝导乡亲百姓,整顿当地军务,并承袭了丈夫的土司一职,1621年,她授命平定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的叛乱,稳定了明朝的西南大后方。1640年,张献忠进军四川,他久闻秦良玉的威名,始终不敢派兵进犯石柱地区,他也曾着力拉拢,派人送来了册封秦良玉的印信,秦良玉愤然拒绝,坚定地宣布“石柱有敢从贼者,皆族诛之。
秦良玉为世人称赞
秦良玉征战一辈子,她的家族也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牺牲,秦梁玉的爱子“马祥麟”在血战后壮烈殉国,临终前给母亲留下遗书:“勿以儿安危为念。”秦良玉听到后并未落泪,相反朗声大笑,说:“好,真我好儿也!”但她的坚持与决心还是未能阻挡明王朝的灭亡。1648年这位一生忠于国事的爱国将领因病去世,结束了她跃马扬鞭的传奇一生,崇祯皇帝对秦良玉的忠诚与勇猛十分欣赏。他召见秦良玉时做了四首诗,赞扬她的功绩,诗句也很贴切的概括了秦良玉的戎马生涯,其中有一首诗写到:“蜀锦征袍自翦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各位小伙伴看了秦良玉的传奇故事,是否也很佩服这位传奇女将呢?纵观她的一生始终征战沙场,比起花木兰、平阳公主等其他传奇女性来说,个人感觉更胜一筹,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怎么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