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检护航】疫情期间,这些“网事儿”千万别大意!

2020-03-13     莱西市检察院

受新冠疫情影响,网课学习代替了正常的学校上课,老师授课、课堂互动交流、布置和完成作业等等都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成了学生上课的必备工具。网络强大的功能带给大家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直播不能自拔的孩子,如处心积虑冒充老师诈骗家长的骗子。希望学生和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注意网络安全,做到“网事不迷惘”。

痴迷游戏,父母真金白银换来虚拟游戏装备

••••

2月21日,山东潍坊马女士称,疫情期间,学校延期开学,其10岁儿子在听网课、写完作业后,拿父母手机偷玩游戏,前后充值2万余元。同样的周口毛女士反映,受疫情影响,12岁的大儿子从2月6日开始通过手机上网课。2月17日至19日,孩子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手机玩游戏,并陆续充值了六千多元,这给并不宽裕的家庭带来不少负担。


检察官提醒


新冠疫情导致了同学们的假期延长,但假期延长并不是同学们懈怠的理由,大家更应珍惜在家的这段时光好好学习,而在网课之外,家长们也要以帮孩子一起做好学习、运动规划的方式,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诱惑,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孩子们的自制力和自律精神,并通过安装绿色防护软件、修改手机支付密码等方式避免孩子盲目使用手机行为铸成大错。

爱慕虚荣,直播打赏花光父母血汗钱

••••

由于延期开学,大家都禁止外出,教育部门为了学生们的课程不被拉下太多,开启了网课,为了让初中二年级的甜甜上网课,父母将自己的手机给了甜甜,但万万没想到,甜甜在上课时并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偷偷看直播,还往直播平台充了6万多元,等到父母发现的时候这6万多元已被花掉5万多元,而花掉这么多钱的原因,竟然是为了打赏男主播,给他刷礼物。


检察官提醒


用父母多年的积蓄刷礼物可能一时满足了自己小小的虚荣心,但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父母多年的辛苦付出所得被她肆意挥霍,意味着她在未来的日子里可能没有新衣服穿,吃不到美味大餐,甚至面临交不起学费而休学的窘境,如果你现在问这位同学是什么感受,她肯定会告诉你她有多后悔,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因此希望各位同学以此为戒,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网络的各种诱惑时,才不会迷失自我,而父母除了关心孩子学习外,也要多与孩子谈心沟通,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绝不能把手机交给孩子做“甩手掌柜”。

以假乱真,假老师混进家长群真收钱

••••

2月13日,李某某进入江苏南京某小学英语复习QQ群,并将昵称、头像更换成与任课教师相同的样式,随后发布“受疫情影响,需要参加网络辅导课并缴纳辅导费”的虚假消息,要求每位家长转账1300元。两名家长信以为真,并向嫌疑人转账2600元。当地公安机关侦查发现,该嫌疑人账户有大量的资金流入,且账户所进资金关联30余名被害人,共计15000余元,目前已有山东青岛、浙江余姚和江苏苏州等地受害人在案发地报案。


检察官提醒


骗子的花样层出不穷,手段也越来越狡猾,这样详装“老师”跑进家校交流群骗学费,往往让人防不胜防。检察官在此提醒:学校收取费用应当有正式文件或通知,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简单且直接的缴费要求,一定要反复确认。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对我们来说都是新生事物,因此一旦跟交钱缴费等经济利益挂钩,一定要多一份小心,不要掉进骗子的陷阱。

贪图小利,你贪图别人的返利别人惦记着你的本金

••••

晋江的黄同学,在QQ群里看到做任意数额10倍返利的广告。黄同学自己手机里还有一些压岁钱,因此就分2次支付了500元给到对方提供的二维码,然后美滋滋的等着对方返5000。突然对方称必须扫码支付满10次才能返现,不然之前的钱也退不了了,这时候黄同学自己的账户已经没钱了,她就拿了她父母的手机,通过微信和支付宝连续多次支付对方发来的二维码,直到当天晚上她的父亲洪先生查看手机短信时才发现,共计被骗了164500元。


检察官提醒


“天上不会掉馅饼”!当利益的诱惑摆到面前的时候,这句话往往就被人们忘到九霄云外了!而骗子也正是看准了“贪便宜”的这种心理!检察官提醒:面对出现在身边的“馅饼”,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被利益冲昏头脑,因为当你在贪图别人给的“小利”时,别人正惦记着你的本金,无论网络上对方如何“花言巧语”,一定要擦亮双眼,看清其真面目。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g4U1HAB3uTiws8Kk0q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