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举办,康弘药业公益支持的“高地筑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论坛在上海市召开。会议邀请了14位院管领域权威专家,共同探索中医医院体系建设与中西医结合发展路径,展望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论坛吸引了90余位全国中医院管理者现场参会,全国超30万位中医院专家线上观看。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李杰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是主旋律,“双中心”建设是重要任务。
主题报告环节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毛静远教授和青海省中医院院长林勋教授主持,多位中医医院院长分享了“双中心”建设经验,并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区域医疗同质化献计献策。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
王振教授
建立创新型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血瘀理论、从脾治郁理论的支撑下,通过隔物灸、中药熏洗、中医辨证等中医技术手段,逐步形成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强迫性障碍、痴呆等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并开发了多种中药院内制剂。
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神志病学科建设将遵循以下思路。首先,推动“医、防、康、教、研、产、管”协调发展,开展创新型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其次,培养神志病中西医结合领军人才、学科骨干,打造具有高知名度和强引导力的领军人才;最后,重视中医药研究与转化,多学科协同创新,打造神志病研究与学术平台。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朱明军教授
“四轮驱动”走好高水平学院型医院
发展之路
当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在走“四轮驱动”发展之路,在医疗与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中医药优势,力求中西医并重发展,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提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建立深度融合的院系合一管理模式和医教协同育人机制;在科研领域,实施“科技兴院”战略,以管理模式创新带动科研绩效提高,以平台建设带动科研支撑能力提高;在文化传承方面,将“创名院、建名科、育名医、强科研、树品牌”贯穿医院建设始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
李杰教授
打造“顶天立地”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要解决六大问题:科技创新和机制管理粗放;重点学科发展不均衡,公共卫生应对能力和指挥效力待提高;对优势病种欠缺梳理和聚焦,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不突出;智慧医疗数字化建设有待加强;后备领军人物能力建设滞后,标志性成果不足;重点学科建设引领作用欠缺,国内外辐射能力有待增强。
未来,应打造“顶天立地”的医疗服务新格局,“顶天”旨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科研探索,打造国之重器;“立地”则以“强基层、补短板、优布局”为主线,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山西省中医院院长
刘光珍教授
以优势学科为抓手
推动区域医疗同质化发展
作为医院学术平台的搭建者和学科发展的推动者,专(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医院应在选好带头人的同时培养后备学术骨干,以保证专(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促进专科联盟和医联体协同发展是推动区域医疗同质化的重要手段,帮助基层医院建立优势学科,总结中医思维理念,同时制定并推广相关专家共识和指南,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以《渴络欣胶囊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为例,该《共识》的推广带动了多家基层医院开展糖尿病肾病的规范化诊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王显教授
六大模式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为做好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建立了六大模式,即“双主任制”学科管理模式、“人才双循环”交流模式、“校聘专家”资源共享模式、“离退休专家”服务模式、“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扁平管理”留下不走医疗队模式。
借助六大模式,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和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的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均明显增长,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脑病相关学科外转率同比下降47.1%。
圆桌讨论:如何创新医疗,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
圆桌讨论环节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陈昕琳主持,多位中医医院管理者进行了分享。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谢胜教授:中西医协同发展应从以下三大方面着力。其一,完善中医传统体系建设;其二,高度重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其三,勇于创新。同时,医院一直坚持探索中医对生命健康及疾病最本源的认识,用中医语言诠释现代医学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发挥专科优势,解决难治性疾病诊疗难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院长孙鲁英教授:近年来,医院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展开了多项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一,以患者为中心,立足医院特点,构建中西医特色优势相结合的结石病诊疗中心,实现预防、质量、康复、随访一体化管理;其二,建立中西医结合代谢病管理中心;其三,建立慢性肾病全程管理中心,3500余名患者从中受益。
江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原党委书记刘中勇教授:进入新发展时期,中西医融合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应着力发挥中西医特色优势,实现“1+1>2”的临床疗效。近年来,医院每年选派优秀人才到全球知名的医学中心进修学习,不断推动医院中西医融合创新发展取得突破。
重庆市中医院纪委书记陈平教授:中西医协同发展应着眼国家战略的宏观层面、政府支持的中观层面、医院实践的微观层面,以及服务对象层面;围绕医、教、研展开工作,夯实中医药文化基础和中医药经济基础,加大中医药研发的投入,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活力;突出做好公众健康服务,用临床疗效解决问题。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院长助理陈亚妮教授:医学的基本要求是挽救患者生命,更应追求的是帮助患者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作为一家具有康复特色的中医脑病专科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将康复前移,在每个临床病区配备康复师,做到临床康复一体化、手术康复一体化,为患者康复争取最佳时机,更好地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双中心”建设和中西医融合的创新发展需要多方合力,携手并进。作为会议的公益支持单位,康弘药业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医药发展,与媒体、龙头中医医院等共同推出的“守正与创新”中医院能力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已走过京、鲁、鄂、苏四省(市),覆盖30余家区域中医院和100余位管理者,直播量达152万人次。相信在各方携手努力之下,中西医融合之路将越走越宽,“双中心”建设将为全人群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共同助力“健康中国”早日实现。
文:贾薇薇
编辑:肖薇
审核:刘平安 刘立夏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