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评历史。蒙古大军的战绩是冷兵器战争史中最为辉煌的一部分,然而,他们所到之处动辄屠城的毛病也同样为世人所痛恨,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必须先声明一点,这跟种族无关。屠城这个恶习不光是蒙古有,中国历朝历代,都不乏其人,隋朝征高丽时期,隋朝官兵初到草原,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被高丽打败后撤退时,更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朝灭突厥,征高丽,灭薛延陀、回纥、与吐蕃交战等等大小战事,灭族、屠城更是家常便饭,我们常津津乐道的混世魔王程咬金为什么会被称为“魔王”?就是因为据史料记载,此人为将时,最喜屠城,唐起兵反隋时,他所带领的军队常在攻城后大索全城,犒赏三军,不管是草原部族,还是中原百姓,无不深受其害,这就是为什么他娶的老婆是世家大族出身,仍然无法受到重用的主要原因,盖因此人嗜杀,失德,如用之,则难免惹来非议。
那么,为什么蒙古大军屠城反倒惹来史学家无数次的抨击?只因为蒙古铁骑所到之处,即不尊重当地宗教文化,也没有中原地区高深的收服人心的手段,比如在进入穆斯林地区和欧洲时,如野兽过境,除了掀起一片腥风血雨,再无任何建设,当地人曾一度以“黄祸”来形容蒙古军队的到来,足见其仇恨程度之深。
蒙古大军的屠城其实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大军在进攻城池前,往往会先派使者传递一道旨意,核心内容只有一个,投降就可免死,要是不降,结果只有老天爷才知道,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如果攻城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那大家相安无事,要是己方损兵折将,那就必须屠城,用血腥的屠杀警告其他地方的人,这就是反抗的下场,用恐惧打垮敌人的士气。
这一招在草原上是很有效的。一来是因为草原上秉持丛林法则,强者为王,弱者为奴,流传了千百年,二来,草原生存环境恶劣,一些几百人的小部落随时有可能因为一场暴风雪或者瘟疫彻底灭亡,被更强大的部落征服不一定是坏事,反而有可能带来发展。不过,当走出草原后,蒙古人马上就碰到了各国交流时都会碰到的“文化差异”,草原上的丛林法则在各国都引发了激烈的反抗,蒙古军队在舆论和宣传上又做的不够,以至于所到之处,降者极少,因为恐惧和绝望而奋起反抗的人倒是越来越多,虽然打下大大的疆土,却无法长久地守住,固然是因为破坏多过建设,与这种“文化差异”也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