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在央视春晚上演了一个小品——《还不还》。
沈腾扮演一个老赖,装各种可怜,挖各种坑,不但不还欠账,还一再把来讨债的亲朋旧友往坑里带。
最后,朋友的一首真情流露的《朋友》和妻子的助推,使这个老赖终于良心发现,答应清还欠账。
很搞笑。
过程很搞笑,结局也很搞笑。
但是,是两种意义完全不同的搞笑。
过程的搞笑,是基于真实的夸张:
欠债者为装病而挂满吊瓶,甚至把醋都吊上了,给讨债者挖各种我们警察听说过的各种坑......
讨债者脸皮薄,鼓足勇气都说不出要他还钱那几个字,三言两语又被带进坑......
结尾的搞笑,则是真的搞笑了:
你这演的哪一出?
前面的情节,沈腾将一个骨灰级的老赖演得惟妙惟肖,真实表现出了老赖的各种花样套路和无赖嘴脸,也表现出了善良的讨债者的辛酸和无奈。尤其是欠债者的无耻到无所不用其极和讨债者的心善脸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达到了很好的喜剧效果。
但结尾呢?
给了善良者以误导,让他们天真的认为:
真情可以感化老赖。
很多情况下,老赖和骗子是合为一体的。
先骗后赖,不断骗不断赖。
对于很多社会阅历丰富和防备心理强的人而言,骗子的那些招数可能根本就不值一提,难以上当。但是,我们要知道,骗子一般不会找这些人下手,因为成本过高,收益过低。他们会设置一些很低级的套图,将那些不会轻易上当的人过滤掉,然后专找那些心地善良的、很轻松就能被感动的、明知道自己被骗了都因为脸皮薄而难以张口要账的人下手。
骗子骗钱,一种是利用别人的贪婪,一种是利用别人的善良。
《还不还》这个小品里,欠债者双管齐下:装病装穷,是利用讨债者的善良;以投资什么计划成为股东赚大钱诱惑他们再掏钱,是利用他们的贪婪。而讨债者则两者兼备:既善良又贪婪。
当我们在屏幕前看得哈哈大笑,笑他们怎么这么幼稚,怎么这么低级的套路都不能识别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
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着一定比例的这种人群。而他们,就真如这小品里演的一样:
一看到别人吊水就掏钱,
一张口要钱就脸红口结,
一听说哪里有钱赚就蠢蠢欲动。
而且,他们真的认为:真情可以感动一切。
而这类人,正是骗子们的围猎对象。
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人不断往骗子账户打钱,家人劝不住,甚至公安民警都挡不住。
所以,这个小品,对于有防骗之心的人而言,不过一个笑料,而对于那些那些容易上当受骗的人而言,则是一个严重的误导:
钱被骗了,可以唱一首《朋友》就要回来。
我们一般人不会相信,就像我们一般人不会上当。但是,我反复强调:有人会相信,会相信,会相信!就像他们会被一些很低级的套路骗到一样。
所以,在央视春晚这样的大平台高收视率的节目里,这样题材的小品,你应该告诉被骗者,怎么样才能真正把钱要回来。而不是糊弄一下那些容易上当受骗者。
说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多年以前,我还在农村学校上班。
进城是我那时候梦寐以求的一件事。
我的一个堂姐,亲堂姐,离婚后又谈了一个对象。几年了,没有举办结婚仪式,但一直在一起。逢年过节,都一起到我家来。那堂姐夫人长得憨憨的,说话也和和气气,也没有听说堂姐讲过他的什么不是。时间久了,大家也没有把他当外人。
有一年他们来我家拜年,他问我是否想调进城,说教育局局长是他的宗亲,论资排辈还是他的侄子。如果我有想法,可以帮我去想想办法。
好巧不巧,当时的局长确实和他同姓,而且是同一个乡镇的。
我当然求之不得。
后来他就以请局长吃饭,送点什么东西为由,陆陆续续问我要钱,而且不断暗示我,很有希望了。
我当时真的没有任何怀疑。也就陆陆续续给他转了将近两万块钱。
大约过了将近一年,有一天堂姐突然告诉我,她和他分手了,那人靠不住,到处骗钱。我一打探,果然他根本就没有那些关系,也从没有为我去做过什么。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骗过堂姐那么长时间的,或者也是堂姐想和他凑合着过,没有和我们说破。
我开始冷静思考怎么把这两万块钱要回来。
首先要找到他人。经过多方秘密打探,我知道他在市里的一个厂里上班。恰好我那时候在一所私立学校当校长,离那厂不远。
然后我偶尔给他打个电话,问问他的近况,随便问他在哪里,但绝口不提钱的事。果然他从不讲真实地址,每次都说一些很远的地址。
有一天,我确定他在厂里,便喊了一个长得很壮实的朋友,一起来到他所在的厂里,找到他的车,站在车的旁边给他打了个电话,问他在哪,他又敷衍我说在冷水江。我大吼一声:老子就在你车子的旁边,五分钟不见人,我立即砸了你的车。
不到两分钟,他就一路小跑来了。
我没有任何废话,单刀直入:把我的钱还来!
我的突然出现和单刀直入,让他有些惊慌失措,他说:我现在没有那么多钱。
我半句不啰嗦:现在去取款机上取,有多少取多少。
他没有办法,和我一起去取钱,确实没有那么多。我拿着刚取的钱,坐到他车里,将他教训了一通,他试图辩解,我毫不客气一一驳斥了他。临走时甩给他一句话:我还给他准备了两万块钱,如果一个星期内,剩余的钱没有给我送来,我就用那两万块钱剁了他一条腿丢到涟水河去喂鱼。
一个星期后,他老老实实把钱送来了。
但是我少收了两千块,一方面给自己一个教训,另一方面,也让他心理多少有一丝安慰,不再来报复我。
这事过去十多年了,我一直记得很清楚。一看那小品,我就想起这事来。我当然知道,春晚的小品绝对不能这么演,但我也想说:真的不应该那么演。
我也不知道我的经历能不能给那些受骗者以借鉴,我只想说:骗子利用我们的善良和真诚骗我们的钱,如果你也想用善良和真诚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乖乖还钱的话,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其他的途径,法律的也好,其他的也好,都会比唱《朋友》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