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毒奶”吗?聊聊电竞圈中一些有意思的游戏术语

2019-09-19   ZBT游戏社区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电子游戏已经逐渐进入到了广大年轻人的生活当中,特别是当前的一些电竞游戏,已经成为了年轻人最热衷的休闲娱乐活动。刚刚在上海落下帷幕的Dota2国际邀请赛TI9,更是吸引了无数玩家关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应。

不过当有萌新接触一些电竞游戏后,总是会有这样一个困惑,为什么我听不懂这些玩家在游戏里在说什么?没错,在各个游戏当中,游戏术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例如"GG""Carry""Gank""IMBA"等等,许多老手为了方便交流,发明了不少游戏术语,当有人使用这些词汇之后,就能够迅速明白对面想要表达的意思。

如果你也是电竞游戏的“老炮儿”,自然对这些术语毫不陌生。不过这些游戏术语背后的故事,你是不是真的了解呢?在这里笔者列举出一些常用的术语词汇,顺便一起来谈谈这些词汇诞生背后的历史以及相关的游戏趣闻。

"GG"

经常观看电竞比赛的玩家对于这个词汇应该非常当看到比赛屏幕上打出"GG"的字眼之后,你就明白这场电子比赛已经结束了,两者之间的胜负已经产生。

GG的含义非常简单,是英文词汇"Good Game"的首字母缩写,另外还有一个同样意思的词汇是"Well Played",与"Good Game"的意思相近,两者合拼的简写也都是取首字母,即GGWP。

如果在正式比赛结束时候没有打出GG,会被认为不礼貌的行为

Good Game一般会出现在比赛开始或者比赛结束之时。比赛开始时候使用主要是礼貌性开场,祝愿对手发挥出色打出一场好游戏;比赛结束打出GG一般会有认输、恭维对手的意思。而Well Played则一般出现在比赛开始的阶段,主要拿来祝愿对手打出好水平。

当然这些只是后天大家对于GGWP的美好祈愿,现实当中GG主要存在于一些RTS以及MOBA类游戏当中。这个作为电竞比赛当中代表着运动家精神的术语,主要是失败的一方对胜利者认输时候打出GG这两个字母,胜利者也会回敬打出GG,表示对面的比赛发挥的也不错。

比赛输赢双方互相打出GG,更像是小说当中武林高手点到即止的比武在现实当中具象化的体现。在武侠小说当中,比武失败的一方在翻盘无望之后,也会在投降时候说出"甘拜下风",胜者也会大方地说出"承让承让"。这样的体现,更显示了电竞比赛相互尊重的一面。

其实GG这个的词汇早在1990年代就已经被广泛使用,在早期的电竞游戏《雷神之锤(Quake)》、《半条命(Half-Life)》、《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这些作品当中,早已经出现了GG这个单词缩写——只不过那只是少数玩家才懂得明白的意思。

但是,让GG这个术语成为大众熟知的词汇,还是要拜《星际争霸(StarCraft)》的功劳。在《星际争霸》这类即时战略的对战游戏当中,胜利的条件必须是拆光敌方的全部建筑,只不过实际游戏过程中这个时期早就已经分出了胜负,如果这个时期输家退出游戏对于玩家观众的感观以及体验都不会太好,于是就逐渐形成了打出GG再退出游戏的习惯。

这个传播主要由于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CG在世界范围的内流行而传播开来,之后只要是相关的竞技类游戏,都可能会在游戏当中见到输的一方打出GG,另外一方打出GGWP回敬的场面。

随着电竞的普及与成熟,GG从游戏的一个"潜规则",到官方确定的明确要求,如果在对战打出GG就必须认输。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游戏当中的礼仪问题。由失败者打出GG是带有敬意的运动家精神体现,由胜利的一方打出具有嘲讽意味的GG是不太可取的。甚至有玩家更是偷换了GGWP缩写的含义,变成了"Goodbye Garbage Worst Player",翻译成中文就是"再见辣鸡玩家"的意思,显然是不可取的。这样的玩家,进而还衍生了GGEZ这样极具嘲讽性的缩写。

GG这个词汇在电竞领域泛用的非常广泛,不仅选手之间会用,主播、解说主持也会频繁地说出这个词汇。因此在游戏领域的GG使用度非常高,也带动了其他领域使用这个词的频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GG这个词的含义也发生了一些转移,从"Good Game"的含义慢慢演化成了"Game Over(游戏结束)",进而被引申出了"完蛋"、"输了"、"结束"等近似含义。往常经常会有"这段感情GG了"、"LZSB,你已经GG了"这样的短句。

现在很多娱乐媒体也会用GG这个词作为标题的一部分

"GLHF"

"GLHF"四个字母的是由英文短语"Good luck Have Fun"的首字母缩写而来,短语的意思简洁明了,祝愿对手"游戏好运,玩的开心",主要用在游戏开始阶段跟对方礼貌性打招呼的用语。

GLHF与GGWP类似,都是一种在竞技游戏当中体现运动家精神的礼貌性用语,区别仅仅在于GG主要用于游戏结束,而GLHF则是用在游戏开始阶段。

相比较GG来说,GLHF的使用度就会比较少了,流传的广泛程度也比GG要来得更晚一些,不过两者都是用在电竞比赛当中。时至今日,我们能够在很多赛事开始前看到屏幕上双方打出GLHF的字样,这是双方在表达自己对于友好竞技的期许。

对于胜负心重的人来说,这4个字母很有重量

面对致敬或者嘲讽意味的GG来说,GLHF的祝福虽然简单,但在游戏中似乎更难打出来。面对每一场竞技比赛,无论是普通玩家的天梯积分,还是电竞比赛,或者是国际赛场之上,都关系着玩家自己的胜负。

也许有的玩家有很重的胜负心,能否获得比赛的胜利,对于自己来说非常重要。在开始之前,如果对战的是路人,几乎会视为仇敌一般对待,这个时候对于GLHF或许是非常抗拒的。一想到对面的玩家或许是掉分队、小学生、自闭玩家,这个时候很难发挥电竞游戏当中的运动家精神。

当然,GLHF与GG在比赛当中属于礼貌性的用语,在《魔兽争霸3》、《星际争霸2》、《DotA2》等游戏当中打出这样的字眼,颇有剑客亮剑的尊敬意味。

“IMBA”

经常玩《守望先锋》的玩家,一定知道D.VA有一句经典的口头禅,就是"这太阴霸(IMBA)了!"。如果你不是经常接触游戏的玩家,第一次听到"IMBA"这个词一定是一脸懵逼的。

IMBA就是英文单词imbalance的缩写,作为平衡(balance)的翻译,单词直译过来就是不平衡,与OP(Over Power)是近义词。在电竞游戏当中,通常会指代太过强力的角色或者设定,这些角色的数据、能力太过强势,导致了游戏体验上失去平衡。

IMBA这个词语的最初流行,主要来自暴雪旗下的《魔兽争霸3(Warcraft Ⅲ)》游戏以及其他衍生RTS游戏当中。尽管暴雪号称自己的游戏种族都是非常平衡的,但是当时WAR3当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平衡之处,例如兽族对上其他种族就会存在某些先天劣势之类。

诚然,作为一款游戏,数值是非常难以统筹的部分,特别是电竞游戏当中,众多的角色平衡点在游戏设计上来说非常难以把握,平衡的数值会随着改动而进行变化。一旦有一个角色太过于IMBA,游戏厂商就要考虑游戏当中的游玩环境,对于角色进行修改调整。

(当然铁拳是个例外)

让IMBA在大众面前熟知的,主要是DotA当中推出的DotA IMBA地图。在这张地图上,设计者把角色都普遍加强,并且在说明当中注明了"imbalance in balance",意味着这张地图其实是"不平衡的平衡"。

发展了这么久,IMBA如今已经走出了RTS游戏,开始在各个游戏当中流传开来,与GG一样被广泛运用到了很多场合。有的职业玩家在游玩某些特定角色的时候,就会表现得非常强势,也会有观众或者解说称呼他"太IMBA了!"。

通常很多游戏玩家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会对某些情况下使用IMBA这个词语,来表现自己对于某间事情的不可思议。

毒奶

一讲起毒奶,大家想到的会是什么?

没错,当然是我们的"毒奶王"黄旭东!

"飞龙骑脸怎么输?"

说到毒奶,我们首先要来看看在游戏圈子里,什么叫做"奶"。当然我们这里说的不是那个奶啦,我们要说的是游戏当中的治疗职业。

在许多游戏当中,治疗是必不可少的职业。自从MMORPG上线以来,肉盾、输出和治疗,就成了颠扑不破的铁三角组合,一个团队当中可以少输出,但绝对不能少肉盾与治疗角色。这个拥有补血技能的角色,通常都会被称为"奶妈"或者"奶爸",给玩家治疗或者加血的行为,就被称为"奶"。

(我76可是守望先锋第一奶爸)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人们低俗的把"奶"和治疗绑定在了一起呢?最初称呼治疗为奶妈已经很难可考,根据几个不大可靠的来源,我们能够简单的回顾一下这个称呼的历史。

第一个主要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些RPG游戏当中,能够进行补血的道具是奶瓶的造型,一些牛奶类的食物在游戏当中也可以让玩家的生命值获得补充,同时现实当中牛奶之类的奶制品也可以拿来当作补充体力的食物。这样的造型和体验非常容易让玩家把"奶"和"血量"划上一个约等号。

第二点则是许多MMORPG当中,治疗职业经常会站在队伍的最后,为全部队友的上BUFF加血,给队友操碎了心,承担了队伍里"保姆"、"老妈"一样的角色。另外还有这些角色通常都是女性,并且还有着非常性感火爆的身材,许多人也非常低俗的把胸围和治疗量绑定在了一起。俗话说的好,有奶才是娘……

综合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网络当中渐渐把"奶"和"治疗"变成了一个概念,通过游戏与游戏之间的传播,使得"奶妈"和"奶"的称呼在玩家与社区之间流传开来,甚至完全取代了"治疗"这个词语。玩家在频道当中不会傻呵呵的说"4缺1,来个治疗",而是"4Q1,来奶"这样的短句。

另外奶不仅适用于各类MMORPG,还进入到了电竞游戏和赛事当中,并且还衍生了给玩家或者队伍进行夸赞、祝福、预测好结果的行为,也会被人称为"奶一口"。主播或者主持人在解说过程当中为队伍进行口头加油,就被被称为"奶"。

说完了奶,自然是要说"毒奶"。那么既然奶是让人变得更好,那"毒奶"就是原来给队伍或者选手加油,结果之后队伍就突然崩盘、选手出现操作食物,让人觉得刚刚的加油、预测是有毒从而害死别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乌鸦嘴"的概念。在衍生的这段期间,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也是推波助澜的一部分。

说道毒奶嘛,我们绝对不能放过毒奶第一个人——黄旭东。

自从出现了"飞龙骑脸怎么输"的经典片段之后,黄旭东也被推上了毒奶老仙的宝座。时间回到2014年6月3日,《星际争霸2》WCS美洲区S级F组TooDming与Alicia决胜盘当中,前期Alicia开局失误,导致资源落后。经过时间发展之后Alicia的120人口对上了TooDming的180人口,并且TooDming还有飞龙的巨大优势。这个时候老仙疯狂给TooDming上奶,连续几口奶让TooDming不知所措,在大好优势之下的迷之操作输了会战,被Alicia反杀。

由此一役,黄旭东被玩家推为星际毒奶,毒奶也成为了死亡Flag的标志。老仙的功力并不满足于游戏行业,甚至还跨圈到了其他地方,例如足球、篮球等等其他领域,成为了"毒奶圈"当仁不让的标志。

老仙的功力有多深厚呢,不止在国内出名,毒奶甚至走出国门,被国外网友热捧,甚至称为"最爱的中国四大发明"。美国知名网媒"BuzzFeed"迅速将"毒奶"事件收录为当日最热门的事件网媒竞相转载外,连平时一本正经的新闻媒体都被震到了,包括"Fox news"、 "NBC News"、 "ABC News"在内的主流媒体纷纷刊文报道"中国年轻人创造的新潮流",被誉为"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当然不仅国内有"毒奶",其实国外也会有。一般这种主播的乌鸦嘴被称作"Caster Curse(主播诅咒)"。

时至今日,毒奶已经成为了游戏圈不可或缺的文化词汇之一,如果一场电竞比赛少了毒奶,就会感觉少了一些什么,玩家和主播在观看解说时候也通常会感觉不自在。玩家与玩家交流时候,也通常会把"毒奶"这个词挂在嘴边。

"毒奶"不仅存在于游戏交流当中,甚至已经慢慢渗透了进了生活里面。考试、面试、相亲等等比较重要的情况下,好友对当事人的祝福,通常也会被嫌弃说"不要毒奶我啦!",生怕被竖上了Flag。

其实游戏圈当中的术语还有非常之多,随着游戏越来越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游戏圈的一些词汇已经慢慢变成了玩家与玩家之间特有的梗,例如"XXX天下第一"、"唱、跳、RAP、篮球"、"Gank"等等词汇。知道了游戏,也意味着了解了玩家的生活,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