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要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诸葛亮,劝他投降,阵前王朗一番言语让诸葛亮和蜀军将士都觉得,王朗说的有道理。
在嘉靖本的《三国演义》中,王朗一番道理说完,蜀军的表现是这样的:
蜀兵闻言,叹之不已,皆以为有理。孔明默然不语。蜀阵上参军马谡自思曰:“昔季布骂汉高祖,曾破汉兵,今王朗用此计也!”
看来人家王朗倒是也没有吹牛: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那么王朗说了啥,为何诸葛亮和蜀军会默然呢?
直接上《三国演义》中王朗的原话: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
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
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
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
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不闻古
人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
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王朗这番话两层意思,一个是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有德者居之,刘邦能夺秦朝天下,曹丕就能夺刘家天下,况且汉末以来天下大乱,黎民百姓流离失所是曹操:
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
王朗说的有道理啊,这天下可不是人曹家硬抢的,而是刘家无道,曹操救万民于水火,解众生于倒悬,这是啥?这就是天命。你诸葛亮不是自比管仲乐毅吗?你为何看不清天命在魏呢?
第二层,意思,魏国天下也不是我们从汉朝抢来的,是汉献帝三推四让禅让给曹家的,效仿的是古圣先贤尧舜禅让,不信你可以去问汉献帝啊,他现在还活的欢蹦乱跳的当山阳公呢。
所以一句话,魏国天下是合理合法得来的,你们蜀汉才是乱臣贼子。
王朗这番话算的有理有据,难怪诸葛亮默然蜀军都觉得有道理,这叫以理服人。
王朗说的有道理,诸葛亮要听吗?
诸葛亮其实可完全以和王朗据理力争,逐条反驳王朗,以理服人,以诸葛亮的口才,完全能做到。
但是这是在两军阵前,不能像舌战群儒时一样坐以论道,分析王朗这段话的破绽,逐一攻破。
所以诸葛亮采用了一个最直接的办法,那就是,不管王朗说什么直接骂回去。
诸葛亮第一句话就戳中王朗的软肋:
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
王朗虽然说的句句有理,但是他忘了自己的身份,他是汉朝的旧臣,背叛了汉朝,归降魏国。
古代这叫二臣。
忠,一直是古人信仰的第一道德准则。
王朗以魏臣的身份给诸葛亮讲天道,就像吕布讲做人要忠于老板,汪兆铭讲爱国一样违和。
诸葛亮以此为论点,句句都在戳王朗的心,他说汉朝末年,黄巾变乱,董卓进京李傕郭汜搞得民不聊生,为啥?
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那时候,王朗已经在汉朝为官,诸葛亮这就是指桑骂槐,后来诸葛亮生怕王朗不知道自己在含沙射影,干脆挑明了骂,从王朗的出身说起,王朗原是汉朝的孝廉,多半辈子做汉朝臣子,后来变节投降曹家,诸葛亮说王朗即为汉朝旧臣,就该:
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这骂的狠啊,这有点像当年郭德纲骂宋祖德,宋祖德说郭德纲嫖娼啥的,人老郭也不搭理他,直接开骂,直接拿宋祖德的脸说事儿:
整张脸极喜兴,一看就是喝了糖尿。真的奇怪,人脸怎能长得如此标致,细看竟然极象骨盆,造物主太神奇了。那一双眼睛,甚是有神,如栗子,底朝上,与膀胱相贴,尖朝下,前面贴耻骨联合,后面依直肠。
反观韩寒和方舟子的论战,韩寒拿了各种证据,努力证明自己的清白,结果清白没证明,还惹了一身骚。
有些事未必越辩越明,黄泥落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原著到老贼速退这儿,王朗就气死了。
央视版《三国演义》在原著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段话,让丞相骂的更有气势:
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这段话加的真好,算是对前面一番大骂的总结和升华。
当然历史上的王朗根本没在上前线,他去世也是在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太和二年,而不是在诸葛亮北伐的太和初年,所以王司徒和诸葛村夫的世纪对骂只是存在于罗贯中的脑中而已。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