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李鸿章,大部分时间都在与洋人的讨价还价中度过,而其中一个令他头痛不已的洋人,最终被李鸿章成功除去,让他陷入屈辱中的这位洋人就是美国人白齐文。白齐文,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位酷爱冒险的人,游历过澳洲、印度,最终来到中国上海。当时,白齐文加入了由美国人华尔组建的“洋枪队”,成为华尔的副手。1862年,这支“洋枪队”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屡建奇功,被清政府赐名为“常胜军”。
然而,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862年9月,华尔在与太平军的交战中被击毙,清廷任命白齐文接任“常胜军”统领。白齐文欣然接受,认为终于可以大展身手。然而,他的暴烈性格导致他最终步上不归路。清政府为防止“常胜军”尾大不掉,同时任命杨坊为监察官。在这时,白齐文竟然讹诈勒索杨坊,劫掠库银四万多两,并嚣张地宣称,“谁敢动我?”。慈禧太后得知后怒火中烧,命令李鸿章处理此事,白齐文被免去职务。
这一决定激起了轩然大波,白齐文数次谋求复职未果,最终投奔太平军。在1863年7月,白齐文带着几名洋人抢夺了“常胜军”的一艘轮船,购买了大量军火,前往苏州投奔太平军慕王谭绍光。然而,由于白齐文在“常胜军”中的威望,许多官兵得知他叛变后也纷纷表示追随。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太平军屡战屡败,白齐文郁闷之余还病倒了,随后远赴日本进行治疗。
到了1865年春天,白齐文康复后得知太平军残部在福建漳州,打算前往投奔。然而,即将到达漳州时被捕,并关押于福州监狱。李鸿章得知白齐文被抓后大喜,命令将他押送至苏州。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押送白齐文的船只在浙江兰溪时遭遇大风浪,导致白齐文等人“舟覆溺毙”。
这一突如其来的结局让人疑惑不已。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李鸿章故意设计的一场阴谋。按照当时晚清与美国等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政府对在华美国人的犯罪行为无权处理。也就是说,白齐文虽然被抓,但清政府没有权利对其进行处理。于是,这场“舟覆溺毙”的事故成为一个死无对证的谜案。
不论是真相如何,白齐文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从一个冒险者到“常胜军”统领,再到最终的叛变和不幸结局,他的一生也成为晚清历史中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