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乱按电梯被批“没教养”,爸爸的“惩罚”方式太值得借鉴

2019-09-16     育儿学说

生活中,经常看到很多“熊孩子”因为各种毛病被家长“收拾”,可是有时候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最后不仅收效甚微,还会影响亲子感情。最近,来自楚天视频的一位爸爸教育“熊孩子”的方法却刷爆了朋友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点赞,来看看人家的爸爸是怎么做的吧!



当孩子乱按电梯被邻居批评之后……

小军今年10岁,在读小学四年级。有天晚上,他放学回家时,眼圈红红的,爸爸赶紧追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小军摇头说没事。没过一会儿,小区的保安找上门来,说有业主投诉小军从3层出电梯前,把4层至30层电梯的按钮全部按了个遍。保安离开后,小军承认自己确实乱按了电梯,而且还被一个叔叔批评了,这也是他眼圈发红的原因。

爸爸知道后,教育小军道,乱按电梯不仅会耽误其他人坐电梯,而且还会影响运行安全。小军听后连连点头,表示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那你写一份道歉信贴在电梯里,给大家道歉怎么样?”爸爸提议。爱面子的小军怎么都不愿意写,爸爸严厉地说:“爸爸没把你教育好,也有责任,我们一起写。

于是,小区的电梯里就多了两份道歉书

(图文无关)

小军版

亲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你们好!今天晚上放学回家在3楼下电梯前,我将电梯里的的按键全部按了一遍。爸爸妈妈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我,并讲道理给我听,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大家带来不便,并可能引起安全隐患。在这里我向所有的人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做影响大家的错误行为。

爸爸版

小军爸爸在自己的那份致歉信上,把这件事的经过进行了简单说明,最后他这样说:“作为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向大家道歉,并请大家一起监督孩子的行为。



孩子犯错后,家长如何让孩子长记性?

感谢这位爸爸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生动诠释了“孩子犯错后,好家长的正确打开方式”,为大家带来满满的正能量的同时,也给我们教育孩子带来了很多启发。

眼下,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却对于如何“惩罚”孩子知之甚少。其实,与赏识教育一样,惩罚,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且更是一门“技术活”。我们不妨参照以下几个原则:


1.让孩子明白犯错原因

当孩子做错事遭遇指责时,请不要随意为孩子开脱。孩子由于年纪小,认知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你的袒护可能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让他们在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时“一错再错”。

因此,孩子犯错后,家长一定要先和孩子讲清原因,这是帮孩子改正错误的关键。同时,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所犯错误的性质或严重程度来选择适当的惩罚方法,让孩子更清晰地认知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责任感,比如:

如果孩子犯的是生活中的小错误,而这些小错误是由于好奇和求知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那么就没必要深究,只需让他明白,需要承受自己犯错的后果就行。

如果孩子犯的是原则性的错误,比如偷窃、撒谎等,家长就可以通过小惩大诫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给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

2.事先告知孩子后果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说:“犯了过错的人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因为做了的事情不能变成没有做),而是使他们日后不再犯。”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对要求孩子的事情以身作则,并经常和孩子沟通,让他们明白哪些事情不能做、做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等,这样会无形中为孩子增加一道心理防线,帮助他们抵御犯错的冲动。比如,当孩子准备乱扔玩具时,父母可以先采取眼神警告,然后明确告诉他:“如果你乱扔的话,我就会没收玩具。”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迅速理解家长的意图,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3.惩罚教育要及时、适当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转化,但是,如果家长的批评或惩罚过重,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范围,则会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所以惩罚一定要适当,要尊重孩子的人格,避免态度粗暴,更不能恶语中伤或体罚孩子。

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犯错后,如果能立刻体验到犯错的后果,他的记忆会更深刻。但是,如果当时情况不适合教育孩子,比如:有客人在场,家长临时有急事,孩子正在生病等,父母则可在事后与孩子回顾当时的情形,引导孩子认识错误。

父母在批评或惩罚孩子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要注意随时关注孩子的身心感受。

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处罚的地点应选择不明显、不正对大门的地方,以免伤到孩子的自尊心。

注意措辞、语气,不要对孩子说威胁、恐吓的话语。

处罚内容需彻底执行,不宽容、妥协。

处罚后要安抚孩子,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关心和关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bycPm0BJleJMoPMGp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