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季9分+,火爆全球,谁敢不服?

2023-11-07     影探

原标题:季季9分+,火爆全球,谁敢不服?

终于完结了。

从2013到2023,十年之旅,终到尽头。

神作也好,烂尾也罢,追番的记忆不会消失。

在这最后一次,你是否还愿意,献出你的心脏——

“进击的巨人·最终季·后篇”

2023.11.4.日本

何为《巨人》?

不说最强,《进击的巨人》(以下简称“《巨人》”)至少也是本世纪番剧T0级别。

那些引发讨论狂潮的过往,依然历历在目。

当年爱奇艺买下动画版权,立马创下播放量3亿的记录。

在漫画最终话还未放出时,最终季前半部开播,豆瓣评分直冲9.9。

国外各种媒体平台相关话题下,也是鬼哭狼嚎般的激动。

即便后来引发争议,如今在豆瓣,它也依然保持着季季9分+的傲人战绩。

顾名思义,《巨人》的特点在于“巨人”。

它们身形巨大,力大无穷,且喜欢吃人。

为了抵御它们的进攻,人类修建了三堵高墙,苟活其中。

平静生活了百年之后,超大型巨人突然出现,破坏了人类的外墙。

各式各样的巨人鱼贯而入,疯狂啃食城中居民。

少年艾伦,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母亲丧命于巨人之口。

悲愤之下,艾伦带着同样痛失亲人的两位伙伴,三笠阿尔敏,一起加入了调查兵团,想要查明墙外巨人的真相。

从左至右依次为:艾伦,阿尔敏,三笠

在一次战斗中,艾伦觉醒了自己体内的“巨人之力”。

通过划伤自己,艾伦便能化身成巨人,同时还能具备自己的理智。

墙内人类对艾伦的身份惊惧不已。

但,此时墙外巨人们虎视眈眈,政府也不得不棋行险招——

在监管的状态下利用艾伦,去对抗和调查巨人。

随着调查的进行,更多的残忍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

原来,所谓的巨人,只是来自于历史的诅咒。

原来,从头至尾,这都不是人与巨人的战争。

而是伴随着仇恨与排外而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战争......

《巨人》好看在哪?

《巨人》的优秀之处有很多。

摆在最表面的,当然就是调查军团和巨人之间,巨人与巨人之间的战斗。

看着他们穿戴着立体机动装置,在高楼、林间、巨人群中飞檐走壁,斩杀敌人,搭配上动画制作组的满满经费诚意,几乎每场动作戏都拍得流畅华丽,堪比好莱坞大片制作。

最关键的是,《巨人》中酣畅淋漓的动作戏,往往都是紧贴剧情和人物。

比起那些纯粹为了炫技之作,其中蕴含的情感感染力强了不止一点半点。

在看到兵长里维在队友的牺牲下,于刀光剑影中勇斩敌军时。

在看到团长韩吉孤身一人阻挡巨人兵团时。

我相信,没有人不会为他们的飒爽风姿而惊艳,感动。

这便是《巨人》的另外一大魅力。

无论是多小的配角,作者都试图赋予其生命。

第一集就领了盒饭的艾伦母亲,拼尽全力让儿子逃生,却在最后一刻捂住了嘴。

她怕自己因为本能的恐惧,大喊出那句:别丢下我。

小配角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着重刻画的主角团们。

几乎每一个主要角色,都亦正亦邪,都有着自己内心的痛苦与纠结。

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残酷世界里,他们都彷徨着,也努力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正义。

人性的丑陋,战争的恐怖,《巨人》从不多加修饰,而是赤裸裸呈现。

五连发卡弯般的剧情反转,蕴含主题的多元与深刻,眼花缭乱的叙事手法......

诸多因素加在一起,最终成就了这部旷世神作。

神作?垃圾?

仅仅从豆瓣标记人数上,你就能看到《巨人》热度的消减。

从曾经的万人追捧,到如今的冷冷清清。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大概都在于漫画最终话引起的争议。

人设反转的突兀,史诗片变爱情片的尴尬,违反人伦的剧情......

网友戏称,“2021年4月8日,那一天,人们想起了被谏山创支配的恐惧。”

微博bot主动跟谏山创割席,各种“创死人”的梗图疯狂流传。

网络上甚至还掀起了一场“我来替《巨人》写结局”的文学接龙。

但,没办法,漫画被骂了,动画还得接着做。

只能说,制作公司MAPPA实惨。

值得庆幸的是,即便面临漫画风波,MAPPA也始终没有偷懒。

最终季Part2,完结篇前篇,再到现在的《进击的巨人·最终季·完结篇·后篇》。

依旧是慢工出细活,画得勤勤恳恳。

后篇中,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战斗戏。

战斗场景庞大,战斗人数众多,战斗动作复杂。

但几乎漫画中的每一个动作,制作组都精雕细琢,画出了所有细节。

别的且先不说,至少在高潮大战的爽感上,后篇绝对未负终章之名。

而故事方面,后篇也在尊重漫画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微调。

整体来说,无论是剧情还是核心思想,动画依然延续了漫画的走向。

正如谏山创所说,他最初便有了整个故事的大体框架。

虽然很多人都在喷他无情,但到最后,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初心。

那些引起争议的部分,也都被保留了下来。

比如,结局依然是三笠砍下艾伦的头颅,有情人未成眷属。

又比如,被人玩梗无数次的艾伦撒泼桥段。

虽然客观来说,艾伦这种“小丑心态”反而更为真实,也更为悲哀。

但这个画风,实在是很难让人忍住不笑。

与前后的人物表现也实在是有些不搭。

以及“艾伦弑母”的情节,仍旧是一笔带过,含糊其辞。

虽然弑母(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在逻辑上能将故事串成一个闭环。

但无论是基于角色还是观众的情感上,这种操作都实在太难让人接受。

因为母亲死亡而愤怒,最后却没有哪怕是尝试去阻止母亲的死亡,自相矛盾。

PS:可能有试图阻止过,但没拍出来,那就等于没有。

不过,在此基础之上,动画的一些微调,相当不错。

比如,巨人军队踏平陆地的惨烈景象,被挪到后面,放在了高潮处。

以单部电影的结构来说,这样的安排显得要合理得多。

在片中角色感觉到最为绝望的时刻,让故事迎来转机,走向高潮。

又比如,漫画中众人逃生之余托举着婴儿绝望伫立的镜头。

片中将其改成了黑白配色,只给婴儿加上了一片红。

配合上缓缓逼近的巨人军团,那种绝望的感觉,在无形之中被拉到了极致。

但,最重要的,还是关于阿尔敏和艾伦的改动。

两人在“长梦”中的对话,被写得更详细,逻辑也更清晰。

在漫画中,阿尔敏在艾伦说完自己的灭世计划后,说了一句“谢谢你”。

很多读者因此也产生了阿尔敏支持灭世的错觉。

对此谏山创也表示,自己当时的处理可能显得不够成熟。

于是,在动画中,他给阿尔敏加上了更多对话。

总结下来,大概就是表明阿尔敏对于艾伦计划,立场鲜明的反对。

只是出于同伴情谊,他愿意同艾伦一起承担这份罪孽罢了。

对于艾伦,动画里也更加明确地表现了他的后悔与痛苦。

由此,便也更能让人理解最后三笠选择系上围巾,斩杀艾伦。

系上围巾,是因为她明白了艾伦真正的心意,不再彷徨犹豫。

杀他,是因为明白此刻的艾伦有多需要解脱。

影片最后,三笠将艾伦埋在了他喜欢午睡的树下。

如果你还有印象,这正是《巨人》第一集正片开始时,艾伦醒来的地方。

三笠喊他回家,他却不知为何,哭了。

艾伦说,自己好像做了一个很长的梦。

这话也像是在说给读者和观众。

十年旅程,仿佛黄粱一梦,有欢笑也有泪水。

如今梦醒了,我们也该继续走下去了。

正如影片最后展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或许永远都不会停止。

但我相信,调查军团的精神,也一定会永存。

再见了,所有的,进击的巨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ae6e219bdfb9e770b1fbe1cf74c9a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