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宇
当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在台上奏响,绵密纤细的小提琴弦音明快又充满力量,宛如十万只蜜蜂振翅呼啸。一位五十来岁的妇人凑头对身旁的女伴悄声道,这小提琴声,倒像鞋底板擦着砂石路走的声音,嗡嗡嗡的。经妇人一说,我细听琴声,粗放、刚强,似真有箭镞穿竹的声势。接着,八十高龄的孙驰先生与孙女上台合奏了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包含爱情、叛逆与献身的弦音在金色稻田上压浪而行,破空而来的激荡之情四溢,使熟悉越剧《十八相送》的乡人,欣然领会其中之意,一下子便进入了跌宕的戏剧情节,跟着旋律轻轻哼。曲毕,大家送上热烈的掌声,孙驰爷孙在台上激动地微笑鞠躬。
事先将金灿灿的稻田割出三分场地,铺上灰白平整的木板,稻田音乐会现场如一只载着丝竹弦乐的游轮,泊在金色的稻浪中……这场在浙江省德清市莫干山镇劳岭村上演的音乐会,不但有专业人士演奏古典乐,有入住村里民宿的国际友人吉他弹唱《City of Stars》(《星城》)、《茉莉花》等中外名曲,一队身穿红装的村妇也闪亮登场,每人腰间绑着一面两头都可以敲击的小鼓,一边有节奏地奋力击鼓,一边伴随着鼓点起舞,把丰收的酩酊推上高潮……
促成这场音乐会的,就是村里爱乐了一辈子的孙驰。
当年高中毕业,由于家庭成分特殊,孙驰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他跟着大家一起务农,不同的是,他拿出工分的一半,换得村里一把小提琴的使用权。每晚自学小提琴,以至于食指到小指的指尖部分,因为长时间练习触弦、揉弦,长出了蹄一样的茧。他自己取松脂蒸馏松香,找野生核桃榨核桃油,经年细致保养那把小提琴。小提琴犹如得了良好教养的孩子,光洁莹澈,浑身散发出迷人的高雅气韵。
后来政策放开,孙驰率先在家办起了暖通设备厂,通过水循环的方式,在农家推广天然“空调”,自己也攒起了一份家业。孙女四岁那年,有一次他在家拉琴,一回头,看到孙女眨着大大的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他的手指,倾听着美妙的琴声。这让爷爷惊喜极了。孙驰为孙女找了杭州和上海的老师,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冬,都坚持亲自送孙女去上琴课。
经十余年习琴,孙女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后来如愿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后,曾在一家乐团任小提琴手。眼见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不但有多家高端民宿、一个五星级酒店,还有作家、画家相继入驻。夏天在小溪边洗脚,雨后登楼看青山,闲时沿着稻香、花香四溢的乡间小路散散步,在公园凉亭和友人吹拉弹奏、喝喝茶,听听鸟雀对歌……东坡乐事,我村人可享十之八九。孙女去年回乡与同学一起办了小提琴和钢琴学习班,班上不但有孩子,还收了好些位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大家一起学琴、唱歌。耄耋之年“尚能饭”的孙驰,自然不甘寂寞,帮衬孙女指导指导琴课,保养保养乐器,每日忙得不亦乐乎。说起牵头举办音乐会,孙驰先生笑道,有句话叫作“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其实吧,人努力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收获。
稻田里的音乐会,如包容大气的“金色大厅”,会引导更多的人走过去,借由它,开启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