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演员刘峰的亲友发布讣告称,年轻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5岁。
据媒体报道,刘峰与关晓彤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同学,在去世前还在拍摄由杨紫、范丞丞主演的电视剧《199爱》。而针对刘峰死因,有业内人士透露,“听说是生病没有彻底恢复,引发心梗了。”
图据微博@刘峰_ACTOR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心梗猝死事件提醒我们,心梗并非“老年病”,青壮年群体同样存在巨大风险。
年轻人为啥逃不过心梗“魔咒”?
都是这些坏习惯害人
心梗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给心脏供血的血管)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而引起急性心肌损伤,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表现。 发病急、猝死率高,已经成了青壮年心梗患者的显著特点。
现在的年轻人因为生活压力大、情绪波动大、劳累过度等因素,往往想找一些方式来排遣, 于是便有了大量吸烟、饮酒、熬夜等坏习惯,过渡透支身体健康。再加上经常久坐不动,导致气血淤滞、循环不畅,这才造成了急性心梗的发生。
同时,环境因素也是诱发心梗的原因之一。冬天是心梗的高发期, 有研究证明气温每下降1℃,心梗发生的风险就增加2%。在寒冷的刺激下,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对血管中粥样硬化斑块的冲击力增大,容易导致斑块脱落或破裂,堵塞血管,引发心梗。
如果不幸发生了心肌梗死,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 立即到医院就诊,而且最好是呼叫救护车前往医院。
在救护车上,医生会对病人进行初步的诊断并给予紧急的处理。到达医院之后,医生会选择进行溶栓或者急诊支架手术。
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或者根本没有治疗,即使侥幸存活, 也有很大概率造成心衰、心脏机械并发症等情况,所以第一时间就医是非常必要的。
心梗有三次报警
发现任何一次都能救命!
当心梗发作时,患者往往会有胸痛、胸闷或伴有背痛,双上肢不适、多汗等;多在活动时或夜间、休息时发作;胸痛、胸闷症状每次持续3至5分钟;休息或停止活动可好转,部分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其实,心梗有三次警报,每一次警报的出现,都在预示着心梗的可能。抓住任何一次,都能救命!
1
第一次警报:悄无声息
第一次的警报,往往藏在日常的生活习惯之中。这次报警很友善,不会造成很大伤害,只要足够重视,就能尽量减少发生心梗的风险。
首先,如果平时生活方式不够健康,比如长期抽烟酗酒、久坐不动、暴饮暴食、肥胖熬夜等等…… 如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多,那么说明得冠心病的风险越高。
另外,冠心病与家族病史也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父母在55岁前得过心肌梗死或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作为直系亲属的你,也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如果忽略了这次警报,那么冠心病和心梗也许正在悄无声息地向你靠近。
2
第二次警报:三高不控制、冠心病不治疗
很多人明知道自己有三高,却往往不够重视。殊不知 三高会导致血管中的垃圾加速增加,进而导致心血管狭窄,引起冠心病。
如果已经确诊了冠心病,那就更得注意了!请一定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定时定期地做好检查,按时按剂量服药。如果忽视冠心病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形成血栓,最终引发心梗。
3
第三次警报:心绞痛不停
心梗最典型的表现症状就是心绞痛, 每一次心绞痛都可能是心肌梗死最后一次报警!
但有些患者就是喜欢拖着,不够重视。总觉得把这次心绞痛拖过去忍过去就好了,殊不知这一拖,很可能就把自己身体拖垮,最终酿成悲剧。
记住6点,远离心梗!
面对心梗,预防永远比治疗更关键。做到以下6点,能够有效预防心绞痛和心梗:
1
监测血压、血糖、心率
不能忘记监测血压、血糖和心率。 过高的心率、过高的血糖、过快的心率都会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风险。
2
规律吃药
任何停药或换药,都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风险。不管是控制三高的药物,还是心血管相关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和他汀,都应该规律服药,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病情稳定就不用吃药了。
3
不要熬夜
长期的熬夜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免疫力下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每年心血管猝死的患者中,很多都是熬夜熬出来的。
4
吃得健康
不健康的饮食不利于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的控制,会增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风险。
暴饮暴食,本身就会导致胃肠不适,同时回心血流减少,加之增加心脏负担,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会诱发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暴饮暴食会直接诱发心肌梗死发生。
心血管朋友的饮食健康,是一个持久战。只有自觉自律的人,才能改掉高油高盐高精细粮,逐渐养成低盐低油低糖,多蔬菜、水果、粗粮杂粮,适当瘦肉、鱼肉、牛奶、坚果的健康饮食。
5
适当活动
长期不活动,会导致血压、血糖、血脂更高,体重更胖;加之血液循环也会减慢,更容易发生心绞痛或者诱发血栓,引发心肌梗死。
一定记得每天出去走走,活动活动;可以一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6
好的心态
研究发现愤怒可以使我们的心脏病风险在2小时内上升7.5倍;焦虑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9.5倍。
所以自己得想办法调整心态,找点事情做,不能总闲着:做饭、拖地、下棋、听听歌曲、看看相声小品、写毛笔字、录点小视频等等,都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态。
编辑 | 醒醒
来源 | 部分内容综合成都商报、健康时报
监制 | 黄利琴
审核 | 蓝岚
图片来源 | 摄图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