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午,首届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在成都开幕。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首届金熊猫奖组委会副主任李屹在论坛致辞: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优秀的影视作品闪耀着人类的创造之美、智慧之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携手举办金熊猫奖,就是以影视为桥梁,帮助人们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推动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促进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论坛上发言表示,从中国西域到意大利威尼斯的丝绸之路,途经巴格达、撒马尔罕、帕尔米拉等众多历史名城,向我们展示了伟大文明的交融和相互影响,它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和相互尊重,正是这些对话交流孕育了人类文明的精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图片来源:组委会供图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塑中华文化之形,我们需要对话者,我们也需要知音,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们真诚地希望与海内外的艺术家同行们一起,共同创造属于人类的大美艺术。”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
“面对21世纪的重大挑战,我们需要建立生态文明,需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保护环境,需要促进疫后的经济复苏……”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坚定地表示,“不管挑战是什么,我们都非常需要中国。当然,我们也需要全球的合作。我们必须抵制荒谬的脱钩主张。在21世纪,我们需要更多而不是更少的合作。”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图片来源:组委会供图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以青铜冶炼技术、辣椒和三星堆三个例子,证明了人类文明之间、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借鉴的重要性,“更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对中华文明的自信。”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丁舟洋 摄
“文明互鉴不应该停留在理念,更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我们应该认真了解、理解和研究其他文明——特别是世界上主要的文明——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或学习,并且应该有借鉴或学习的具体行动、具体成果。“葛剑雄说,“文化自信与文明互鉴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全面正确地理解文化自信,真正确立了文化自信,中国才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复兴中的中华文明必将在世界发挥更大的影响,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馆长史艾克在演讲时表示,中国和意大利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通过丝绸之路有了交流,中意友谊在密切的文化交流中传承发展。而早在多年前,乌菲齐美术馆也和中国开展了文化交流,在中国进行展览,“美术馆不仅是展示艺术之美的地方,还是公众和人类文明沟通的渠道。”
“意大利和中国一样,我们都珍惜并且保存了本国的文化遗产。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把珍贵的文化遗产代代传承下去,更重要的是我们有责任把这些遗产传播交流。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让其他民族了解这些美妙的历史瑰宝,增进相互理解,还为了我们共同合作、迎接未来。”让史艾克自豪的是,乌菲齐美术馆这些年来一直在进行对外交流,特别是和中国进行了深入的合作。他对成都也印象深刻,“听说成都是全中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之一。过去几天,我在成都体会到,这里确实是一个非常和谐的城市。”
影视作品作为载体,是文化沟通交流的绝佳方式
演讲嘉宾导演唐季礼对中国功夫电影的流变深有感触。“中国电影轰动海外,要从李小龙的功夫影片开始。当时李小龙独具一格的格斗技能,与他在影片中表现的侠义精神、民族气节,赢得了世界观众的敬重。”
“1994年,我参加创作并导演的电影《红番区》在超过2000家的美国院线,掀起了又一轮中国电影的观影热潮。”唐季礼细数道,“成龙在影片中面对犯罪分子的正义、勇敢,延续了中国功夫电影一以贯之的主题。也充分证明了中国动作影片变与不变的精神内核——打动人的不是拳头,是中国人的正直与担当。”
到2000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横扫多项奥斯卡奖,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吴宇森导演的《英雄本色》都将华语电影的口碑带到一个新高度。“中国武侠电影里表达的古典美学、东方情感、人物信仰,以及中国传统精神,都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认同。由此可见,影视作品作为载体,是文化沟通交流的绝佳方式,中国观众也能通过优秀的海外影视作品了解世界。”
导演唐季礼。 图片来源:组委会供图
在首届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的巅峰对谈上。《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导演乌尔善;美国著名特效大师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英国导演、编剧导演柯文思;美国导演、编剧、制片人,《狮子王》导演罗伯·明可夫;印度音乐家联合会秘书长、印中电影学会主席基舍尔·贾瓦德;《长安三万里》监制、追光动画总裁于洲展开了精彩的互动对话。
在乌尔善看来,封神的传说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感情内涵,“我想把它拍成一个中国的史诗电影,这是我作为一个电影导演的梦想。”
为了这个梦,乌尔善花了近十年的时间。为了统筹视效工作,乌尔善专门请来参与过《星球大战》《独立日》等视效工作的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来做视效总监。
乌尔善说,《封神》系列的数字电脑技术难度是前所未有的,因为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其中诸多具有中国美学特色的人和物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为此,他作为史密斯的“中国文化导游”带他参观了很多中国的寺庙、博物馆,希望从传统文化造型中找到灵感。
史密斯则由衷地感叹,在接触《封神三部曲》以及看过《封神第一部》后,他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之前我对中国历史可能不太了解,但乌尔善导演会一直跟我沟通、介绍来自中国的文化特色,包括中国的美食和其他的文化,在整个过程中,乌尔善导演带我认识了不同种类的文化特色。”
现场,《金熊猫倡议》正式发布,倡议获全球文艺界代表签名支持。倡议向全球文艺界青年发出。倡议表示,青年兴则世界兴,青年是建设世界文明百花园的生力军。倡议包含四个方面:勇于担当文明和谐共生的时代使命;携手铸就体现共同价值的艺术丰碑;自觉当好文明交流互鉴的友好使者;持续释放文明传承创新的青春力量。
“金熊猫奖”将促进中国电影国际传播
9月19日下午,作为金熊猫奖相关论坛嘉宾的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以及金熊猫奖最佳电影女主角奖提名、电影《守岛人》主演宫哲接受了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的采访,分享他们眼中的金熊猫奖和中国电影的故事。
“对于众多电影人而言,电影节首先是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可以展示和推广自己的作品,得到观众更多认同。同时,本次‘金熊猫奖’活动非常丰富,为电影人相互展示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采访现场,饶曙光表示首届金熊猫奖将对电影产业、电影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观察到,成都正在成为电影发展的热土,很多的电影公司、电影人都到成都建立公司、开设工作室、拍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的电影资源正在向成都聚集。
“金熊猫奖永久落户四川,无疑将对成都优质电影资源的集聚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促进成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促进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促进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的双向交流,为世界电影的发展做出更多中国自信。”饶曙光坦言。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温梦华 摄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涌现了《流浪地球》《封神》《长安三万里》等一大批优秀的国产电影。这些作品不仅讲好了中国故事,更是与世界各地的人通过影片中达成共识。
饶曙光强调,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舞台,最重要的还是要写好人物,用国际通行语言讲好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故事。
“我今天听到了一句话‘中国的大熊猫,世界的金熊猫’。”他表示,中国电影要把人的故事讲好,把人的形象塑造出来,实现民心相通,中国故事才能够受到海外观众的认同,进一步实现国际传播。
电影创作不是一味去煽情,而是要让观众共情
真实的作品是深入生活的结晶。曾收获无数好评、斩获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的《守岛人》,此次在首届金熊猫奖中,饰演影片主人公之一王仕花角色的宫哲也被提名最佳电影女主角奖。
这部根据“时代楷模”王继才与妻子王仕花守岛事迹改编的电影,讲述了30多年来他们以开山岛为家,与孤独相伴,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海防事业的故事。
“王仕花老师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宫哲坦言。回忆起影片的拍摄,她表示,导演在执导这部电影时,力求真实还原王继才夫妇二人32年的经历,当时第一时间带着演员们去开山岛体验生活,“我们真实地踩到了那片土地上。”
电影《守岛人》中“王仕花”扮演者宫哲。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温梦华 摄
不过,由于开山岛四面环海,经常会遇到台风天,因此在这种极端的天气环境下拍摄成为《守岛人》遇到的第一个困难。“这对于所有创作者而言都是一种体力上的极限挑战。”宫哲称。
不过这并没有阻挡她和《守岛人》一众班底的脚步。相比这些,她更多思考的如何是完全沉浸在人物的经历中。
在宫哲看来,要呈现人物32年的经历,这是一个演员与人物去融合去成长的过程。能够饰演呈现王老师这样的人生,无论从心理历程还是其他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成长学习经历。
作为一名演员,宫哲认为,在影视创作中要讲好具有中国价值的故事,首先要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在这个基础上,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是电影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和责任,努力去呈现讲述好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经历,在创作中不是一味地去煽情,而是要让观众能够去共情,去经历他们的经历,感受他们的生活。
记者| 丁舟洋、温梦华
编辑|杨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