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盘了”12年,神剧《甄嬛传》为啥又火了?

2023-11-21     每经影视

原标题:被“盘了”12年,神剧《甄嬛传》为啥又火了?

昨天有一条热搜突然挂在了前排,原来是精品老剧《甄嬛传》又上热搜了。

#甄嬛传将放完整版#的词条,截至发稿前已经有1.2亿的阅读了,可见广大网友有多么关注这个事情。明明已经是76集的超长剧集了,网友偏偏觉得怎么看都看不够,于是这条声称《甄嬛传》有93集的帖子,立刻吸引了无数网友的眼球。

这部被观众“盘”了12年的神剧为何越来越火?也许,一部经典远远不止于“内容为王”,其在影视项目开发上的经验,或许更值得细究。

一位微博网友截取了一段视频,是果郡王扮演者在某活动现场上的一段话,里面说如果甄嬛传能出到93集的话,能解释果郡王为啥总不干活,这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并配文前两天果郡王李东学在活动上说了93集的甄嬛传,会不会真的把完整版放出来啊。

网友们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已经开始脑补各种情节,甚至已经准备端好小板凳美滋滋刷剧了。

随着网友关于93集全集的讨论越来越激烈,期待越来越高,甄嬛传官微在下午也回复了微博网友@双门一棵小趴菜。语气还是一样的调皮:咦?小嬛我怎么不知道?今天也不是愚人节啊?

而据红星新闻报道,对这一事件,11月20日《甄嬛传》的播放平台优酷的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只能搜到76集全,以网站内实际为准。

据了解,此前11月17日,《甄嬛传》首播12周年,众主创人员还在线下活动上重聚,《甄嬛传》多年来持续活跃在大众视野,剧中“熹妃回宫”、“滴血验亲”等片段至今仍被网友津津乐道,截止目前微博“甄嬛传”对应话题的阅读量超200亿,抖音甄嬛传相关话题页下显示播放量达635亿。

此前,《甄嬛传》制片方花儿影视创始人敦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甄嬛传》与播出平台的版权合约从2011年开始、2017年到期,在2018年~2027年又与播出平台签订了十年合约。另外还有电视台及其他平台上的收益,平均每年能为花儿影视(《甄嬛传》出品公司之一)带来一千多万的收益。”

每经记者了解到,独家播放《甄嬛传》曾是乐视视频的王牌资源之一,后来随着公司经营上的困难,《甄嬛传》版权被分销给优酷视频。目前,《甄嬛传》正版全集视频能在乐视视频和优酷视频上观看。

网友弹幕戏称:“一部《甄嬛传》算是保住了优酷的荣华富贵。”

经典不止于“内容为王”

清装剧《甄嬛传》由郑晓龙执导,流潋紫、王小平编剧,孙俪、陈建斌、蔡少芬领衔主演,讲述了清朝雍正年间,女主角甄嬛选秀入宫,在皇后、华妃等几方势力夹击与宫闱斗争中,从不谙世事的闺阁少女成长为善于权谋的圣母皇太后的故事。

《甄嬛传》当年的播出创下收视纪录,之后在重播和线上不断上演“老剧逆袭”的剧本。两年来,《甄嬛传》在豆瓣的评分由9.3分涨至9.4分,超71万人参与打分;该剧粉丝在数年的讨论之后,甚至开发了“甄学”,对剧中的所有剧情和人物进行逐帧解读。

在线上和线下,《甄嬛传》的二度创作生态也非常火爆。B站《甄嬛传》相关视频的数量早已突破999+,且不乏百万播放量的作品。

图/微博@甄嬛传官微

去年,“退休阿姨包剧组翻拍《甄嬛传》”的新闻登上热搜,并在平台创下破百万的收看。虽然此举遭剧方要求下架,但从某种程度上也带火了影视城针对素人的相关剧本开发和拍摄业务。业界人士认为,线下玩家的偏好反馈,也可以作为影视项目开发的参考依据。

一个“甄嬛”,也同时牵出了国剧“宫斗剧”和“大女主”两条创作思路,接下来的几年,除了《甄嬛传》导演郑小龙推出《芈月传》和《如懿传》,《延禧攻略》《女医明妃传》等剧集也相继推出。也影响甚至改变了此后十年古装剧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样貌。

直至现在,观众仍在津津乐道《甄嬛传》的台词和耐人寻味的人物关系。这部作品披着宫斗剧的外壳,将文化与历史深入浅出地析出,并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

图/微博@甄嬛传官微

拍摄前海量的历史研究,考究的镜头呈现,逻辑严密的剧情设置……《甄嬛传》制片人敦淇在谈及该剧为何会成为经典时说,“我想依旧是内容为王的创作理念。”

“中国人有自己的嬛球影城”

被观众“盘了”12年的神剧《甄嬛传》越来越火。

11月17日,《甄嬛传》开播12周年之时,无论是播出平台还是剧方都有所行动,“甄学家”积极配合,助推《甄嬛传》再热一把。

图/微博@优酷

优酷不仅11月17日-20日《甄嬛传》12周年期间限时3天免费看,还率先推出故宫“‘嬛’球影城”打卡指南。“‘嬛’球影城”打卡指南是为了方便“甄学家”去故宫踩点,一笔一画精心制作,包括剧中10个高能名场面推荐打卡地和游览路线,让观众故宫打卡时再也不迷路。

“嬛”球影城打卡指南发布后,观众纷纷晒出名场面打卡照,剧中甄嬛入宫、安陵容入选、滴血验亲、皇后罚站、四郎公主抱、翠果打嘴、敬妃数砖、华妃吃酸黄瓜等名场面发生地成打卡拍照热门,社交平台还诞生了“中国人有自己的嬛球影城”热词。

图/微博@优酷

11月17日,《甄嬛传》文化传承体验特展在北京798艺术园区开幕,特展共分为七大主题篇章:梦回紫禁、凤仪万千、赏心乐事、御苑穿花、意境东方、凤凰于飞和东西市集。

展览以剧中核心情节为线索、以甄嬛为第一视⻆串联起整个故事线,分别从人物角色、生活经历、人生阶段等多个角度解读《甄嬛传》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图/微博@优酷

“甄学”成了一门互联网“学问”

12年间,《甄嬛传》在广大“甄学家”们的讨论中长盛不衰,甚至出现了数量庞大“甄嬛传十级研究学者”,对剧中的人物、故事、台词、细节反复分析,“甄学”成了一门互联网“学问”。

据北青报,谈及《甄嬛传》文化传承体验特展的特点,策展人常琛告诉记者:“我们用历史人物与当代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去呈现剧中人物和经典场景,我们精心为观众准备了‘甄学考题’、剧中饮食、茶文化、香文化的体验。增加观众与展览的互动感是该展一大看点。”

图/微博@优酷

除数十套剧中原版戏服唤起观众对《甄嬛传》剧中场景的回忆外,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支持的展品则通过影视与史料的结合,帮助观众更深一步了解剧中文化背景。

此外,在空间视觉总顾问、中国著名舞美设计师曾力先生指导下,展览还以多种视觉语言诠释剧集中的经典场景。而展厅内视频影像、光影艺术与互动体验的相辅相成,也使观众沉浸其中。

自今年国庆假期开始,不少游客纷纷前往故宫拍摄《甄嬛传》名场面打卡照,或在长街模仿“安陵容入选”,或在螽斯门效仿“皇后罚站”,还在社交平台诞生“中国人有自己的嬛球影城”热词。为方便游客找到同款名场面打卡点而推出的“嬛球影城”打卡指南,融合路线图、台词、剧情,为网友生动呈现打卡全貌。

“熹妃回宫”“滴血认亲”“翠果打嘴”“华妃吃酸黄瓜”“四郎公主抱”等剧中多个经典名场面都可以“按图索骥”找到,方便游客和“甄学家”们甄嬛传式逛故宫。

图/微博@优酷

而此次故宫和《甄嬛传》的“梦幻联动”,形成了一次精彩的文化互文。有观众表示,《甄嬛传》就是自己的睡前剧,看了几十遍,甚至大部分台词都会背了,在这个碎片化的信息时代,这部剧对于自己“主打一个陪伴”。

此前不久,古装剧《为有暗香来》也推出“寻香之旅”,复刻《少年歌行》《少年白马醉春风》等动漫剧情,让观众在沉浸式场景中感受国风文化。

此外,热门影视亦屡次带火地方文旅。数据显示,8月播出的《追光的日子》带动文旅消费超230万元,拉动拍摄地惠州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双增长;

《偷偷藏不住》带动该剧在厦门的多个取景地走红,取景地厦门诚毅科技探索中心游客接待量同比去年增长152.7%,环东浪漫线丁字坝节假日单日客流量最高达10万人次;

奇幻仙侠剧《长月烬明》带动蚌埠“五一”旅游经济增长,共接待游客417.6万人次,较2019年上涨162.39%,实现旅游收入14.94亿元,较2019年上涨319.66%。

责编 | 唐元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北青报、每日新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9e56e7af4d7cb372b703b4b78a9e2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