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吵架的夫妻就是好夫妻吗?未必,这样的婚姻通常缺少两样东西

2019-06-21     矫矫妈

世上举案齐眉的家庭一定是有的,不能以我等瓢勺相碰的日子,揣测人家的和睦是虚伪。但也一定不多,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制约着我们。

大多数家庭都时常爆发争执,像界碑不清的小国,边境冲突不断。

许多夫妻在苦恋苦爱又争执不断的“一地鸡毛”中过着如火如荼的生活,而有些夫妻却如梁鸿与孟光一样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我们从不怀疑典故的由来,但是也没有人会跟踪梁鸿与孟光一辈子来证明他们在一蔬一饭、一鼎一镬的平淡中是否真的没有一丝矛盾,几十年如一日地夫唱妇随。

现代人常引此典故是为夫妻们寻找经营幸福婚姻的方法,“举案齐眉”是婚姻幸福的理想模样,似乎夫妻俩只要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不发生龃龉、争执,就会幸福一生。

事实是这样吗?现代生活中真有从不吵架的夫妻吗?或许有,但是,从不吵架的夫妻就是好夫妻吗?

01

丽梅从小生活在一个父母争吵不断,鸡飞狗跳的家庭里。父亲嗜赌成性,脾气暴躁,母亲是一个性格刚烈的女人,两个人常常是针尖对麦芒,谁都不甘示弱,家里就像硝烟弥漫的战场,常常让丽梅无处可逃。

小时候,丽梅就下定决心,长大后绝不像他们那样生活,她一定与丈夫和和气气的。

丽梅的老公友安的原生家庭与丽梅差不多,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按理说,应该相敬如宾吧。但是,他们却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互相挖苦,咬文嚼字,然后就是冷战。有时一个月,有时几个月,有时长达半年之久,家里的空气都仿佛凝结着冰霜。

友安从那时起就暗下决心,以后自己的家庭一定要温暖,他一定跟妻子和风细雨,绝不争吵,更不冷战。

俗话说“泥人还有个土性”呢,人怎么能一点脾气都没有?夫妻间怎么能没有磕磕碰碰?但是,丽梅和友安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们的婚姻,真的从不争吵,即使对对方不满意,也把怒火强压下去,他们害怕发怒,害怕矛盾冲突。

在外人看来,他们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很让人羡慕,但是,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他们的婚姻太过平淡,有时平淡得如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波澜。这对从不吵架的夫妻,显然他们的婚姻缺少点什么。

02

两性专家芭芭拉·安吉丽思把像丽梅和友安这样相敬如宾,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感情称作“战战兢兢的爱情”。一方或双方害怕发生冲突会影响两个人的感情,不想看到童年时父母争吵的样子,所以就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冲突,结果就是拥有一段和谐却了无生趣的婚姻。

这样的婚姻通常缺少两样东西,一个是真诚,一个是激情。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何况还是异性。两个独立的个体,一定会有不同之处,不可能没有分歧和矛盾。明明一方对另一方有意见或不满,却不指出来,而选择隐忍,往好听了说是容忍,是宽容大度,其实真正的宽容是不带愤怒色彩的,那是一种雍容大度的祥和之气。

有了怒火却不发泄出来,强压回去,不指出对方的错误所在,这并不是包容,而是纵容。

好的婚姻夫妻双方要共同成长,彼此成全。当对方有错时,要指出对方错误所在,帮助他(她)改正错误,这样,他(她)才能成长进步。我们每个人就是在生活的不断磨砺中日渐成熟的。

因为害怕吵架,所以不把自己内心里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不能坦诚相待,对方也就不明白你的感受,下次他(她)也不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是让你舒服的,久而久之,两个人一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会选择逃避,两人之间筑起了一堵墙,越来越不真诚,越来越无法交流。

因为害怕冲突,所以强压下心中的负面情绪,结果是切断了两人之间的情感连线,丽梅觉得自己爱友安,友安也觉得爱丽梅,但是两个人没有了“爱”的感觉,是因为他们用“和睦”杀死了“激情”。

民间习俗中有一句话——“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夫妻俩有时争吵的内容无关紧要,不知因为什么就吵了起来。其实,因为在乎才有争执,不在乎还争执什么呢?所以有心理专家说夫妻间小吵怡情,小打小闹会使夫妻关系更牢固。

日子就是在吵吵嚷嚷,热热闹闹中过得有滋有味,而从不吵架的夫妻日子过得如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

03

失去了真诚和激情的婚姻怎么重拾恩爱呢?

芭芭拉·安吉丽思提出了“情感层级”理论,这套理论能帮助像丽梅和友安这样的夫妻弄清自己的情绪和对方的感受,经过真诚的交流,走出负面情绪,重回激情、恩爱的轨道。

“情感层级”理论把人的情绪分为六个层次:

1)愤怒、责怪、愤恨

2)伤心、悲痛、失望

3)恐惧、不安、情感创伤

4)后悔、理解、责任感

5)意图、解决方法、愿望

6)爱、宽恕、感激

我用假设我和老公从吵架到和好的情绪转变过程来解释一下“情感层级”理论。

老公下班回来晚了而没有告诉我,我生气了,他回来我也不给他好脸色。

“愤怒”是最开始的现象,“愤怒”之后,我觉得“伤心”,觉得他根本不考虑我的感受,只想着他自己。

“伤心”下面的情绪是“恐惧”,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感创伤,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子的,父亲总是很晚回家,从不关心母亲和我们,由此我感到非常恐惧。

由“愤怒”到儿时的旧伤疤,我明白了我的“愤怒”根源是小时候的情感创伤所致,与老公下班晚而没告诉我关系并不大,这样就到了下一层情绪——“后悔、理解、责任感”。我后悔不该对他发火,不理他,夫妻之间应该相互理解。

然后我会想到“意图”,想找一个好方法解决这次冲突,我就会好好说话,和风细雨地跟他说——希望下次加班告诉我一下,我很担心他。

“情感层级”的最深层是“爱、宽恕、感激”,正是因为我爱他,在乎他,才会为他担心、害怕,进而愤怒,伤心。

为什么有些夫妻吵吵闹闹了一辈子却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他们在争吵的过程中发现彼此深爱对方。这样的婚姻现象在我们的父母辈中常见,我们有时觉得他们的婚姻很痛苦,其实他们自己觉得很幸福,就是“情感层级”理论所表达的道理。

04

学习了上面的“情感层级”理论,像丽梅和友安这样从不吵架却失去激情的夫妻要想重回恩爱,就要明白三件事:

1)有了愤怒要真诚地表达出来,“愤怒”不是坏事,它是爱的自然流露,因为“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2)如果不把“愤怒”的情绪表达出来,强压下去,会把“愤怒”之下的深层情绪一并压了下去,夫妻之间爱的连线就断了,就不会从因爱而生“愤怒”到“伤心”,最后再回到“爱、宽恕、感激”。

3)一贯强压怒火,它会压向哪里呢?它不会凭空消失的。它积压在心里,消耗人的精力,久而久之,人就会觉得疲惫、失望、无精打采,自然也就没有激情。

明白了这三件事,缺少激情的夫妻就用“层级理论”来一次真诚交流吧,不要隐藏自己,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把对他(她)的不满表达出来,每次解决掉矛盾,重归于好,两个人的感情就会变得更牢固。

所以,在外人看来从不吵架的夫妻未必是好夫妻,他们的婚姻缺少真诚和激情,内心里常常为死水般的婚姻感到空虚、无助;而那些整天吵吵闹闹却难舍难分的夫妻,就像人们说的欢喜冤家一样,他们的心里是充实而幸福的。

东西用久了,就会有磨损,我们不舍得把它扔掉,是因为怀有深情,不是再买一个新东西就能替代的,有时新的反倒没有旧的好。爱情也是一样,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久了,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不要一出现问题就想到离婚,再婚不一定就比原来幸福。

吵吵闹闹也好,相敬如宾也罢,别人看到的都是假象,幸福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

我是矫矫妈,以本性感知生活,用文字呈现美好,人生经验解读情感、婚姻。喜欢就点击关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_pJ5GwBJleJMoPMpc7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