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即将推出!会通货膨胀吗?比特币要凉了?

2019-08-15   小四万麻麻

数字货币,

人们更多想到的是这些“货币”:

比特币、天秤币……



不过,

经过中国人民银行认证的数字货币,

过不了多久,

就将到你的手上了!

你期待吗?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透露:

中国人民银行即将推出数字货币,这是基于互联网新技术,推出全新的加密电子货币体系。据了解,从2014年到现在,央行数字货币(DC/EP)研究已经开展了5年。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这无疑是一场货币体系的重大变革。


那么,央行为啥要发行数字货币?

怎么发行?怎么使用?

会不会带来通货膨胀?

比特币要凉了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往下看!

为啥发?

方便安全成本低

数字货币,一般简称为“DC”,是英文“Digital Currency”的缩写。

不过,人民银行的数字货币的英文简称是“DC/EP”。除了数字货币,还有电子支付的概念(EP即electronic payment)。

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此前就强调,研究数字货币,本质上是要追求零售支付系统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

对于现阶段的央行数字货币设计,穆长春介绍,要注重M0(纸钞和硬币)替代。现有的M0容易匿名伪造,存在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的风险。另外,电子支付工具,基于现有银行账户紧耦合的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公众匿名支付需求。所以,电子支付工具无法完全替代M0。特别是在账户服务和通信网络覆盖不佳的地区,民众对于现钞依赖程度还是比较高。

“我们DC/EP的设计,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也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现钞比较好的工具。”穆长春说。

怎么发?

不直接发到老百姓手里

央行数字货币怎么发行呢?是不是直接发到老百姓手里?

理论上可以,但人民银行并没有采取这种形式,而是使用双层运营体系

啥意思呢?就是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为什么不直接发给老百姓,穆长春介绍了央行的几个考虑:

1、单层运营架构,意味着央行要独自面对所有公众,挑战极大。

2、双层架构能充分发挥商业机构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促进创新,竞争选优。

3、双层运营体系有助于化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

4、使用单层运营架构,会导致金融脱媒。

但是,穆长春强调,在双层架构下,还是要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原因一,央行数字货币仍然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债权债务关系没有变。

原因二,为了保证并加强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

原因三,避免运营机构货币超发。

怎么用?

主要用于小额支付

数字货币那么好,是不是在哪都能用?

穆长春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必须有高扩展性,高并发的性能,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

“为了引导央行数字货币用于小额零售场景,不对存款产生挤出效应,避免套利和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级别钱包设定交易限额和余额限额。”


因为数字货币的匿名性,万一被用来洗钱怎么办?

穆长春说,由于央行数字货币是M0的替代,应该遵守现行的所有关于现钞管理和反洗钱、反恐融资等规定,对央行数字货币大额及可疑交易向人民银行报告。

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不会


关于发行数字货币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的话题,也备受关注。


货币引发通货膨胀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货币超发。说白了就是,数字货币会不会带来货币超发?


穆长春认为,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流通中货币债权债务关系。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央行的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


实际上,只是单纯地全额缴纳准备金也不行。数字货币进入信贷市场,一样会出现货币派生和货币乘数,这依然有可能出现货币超发的情况。


所以,又回到开始,央行只是将数字货币限定于M0的替代


由于不影响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不会强化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这样就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专家:央行推数字货币具有突破性意义

经济学者、建行大学金融科技大数据研修院高级经济师孙兆东表示:

在金融科技大数据时代,对主权国家来讲,最好的践行货币国家发行权的办法是由政府和中央银行发行管控范围的主权数字货币。我国央行推出数字货币具有重要的突破性意义。

我国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它不是指现有货币体系下的货币数字化,而是基于互联网新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推出全新的加密电子货币体系,这无疑是一场货币体系的重大变革。

据报道,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在这个过程中,央行将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央行不预设技术路线,不一定依赖区块链,将充分调动市场力量,通过竞争实现系统优化。

事实上,央行数字货币在一些功能实现上与电子支付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电子支付工具的资金转移必须通过传统银行账户才能完成,采取的是“账户紧耦合”的方式。而央行数字货币是“账户松耦合”,即可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使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央行数字货币既可以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可以实现可控匿名。

可以预见的是,数字人民币时代即将到来,数字人民币是基于国家信用、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将会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

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来讲,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未来将基于数字货币衍生出更多的数字信贷、数字资产和数字负债等创新,而非主权“数字权货币”也会逐渐降温。此外,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后能提升对货币运行监控的效率,丰富货币政策手段。

发行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将使货币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实时采集成为可能,并在数据脱敏以后,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深入分析,为货币的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经济调控提供有益的手段。与此同时,央行数字货币还能够在反洗钱、反恐融资方面提供帮助。

总之,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数字货币,无论是对国内还是对国际,都是一场重大的货币体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