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傅聪先生展现舒曼灵魂深处的自我挣扎

2019-11-05   VIP陪练

这张专辑是被《时代周刊》誉为“中国当代最伟大的音乐家”的钢琴大师傅聪演奏舒曼6首钢琴曲。

从傅聪的琴音中,可以全面领略得到每套作品的意境,令舒曼的作品更添优雅色彩!

钢琴音乐在舒曼一生的创作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甚至到三十岁为止,都是他唯一重要的创作体裁。

作为浪漫派钢琴音乐的代表人物,舒曼在标题性套曲方面有很大的贡献,在他之前的作曲家创作的钢琴独奏小品都是可以单独演奏的,而舒曼却将自己的小品在一个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下,串成一部不可分割的套曲,这种不受形式约束的作品形成了典型的浪漫主义体裁。



舒曼最经典的钢琴作品莫过于《蝴蝶》(Op.2,1829~1831)、《大卫同盟曲集》(Op.6,1837)、《童年情景》(Op.15,1838)、《克莱斯勒偶记》(Op.16,1838)等等。

舒曼钢琴作品的主要特色,仍在于其深度的个性化的诗意表现,而旋律是呈显其特色的主要媒介。旋律的特点大致有如下几个:

1、以相同的旋律语法,使用在不同的作品中,而成为特有的笔调。

2、偏爱以上拍开始的旋律。

3、绝少使用附加的装饰音。

4、常以对位手法卡农或赋格处理旋律。这是舒曼孜孜钻研巴哈作品所获得的理念。

5、常以模进手法处理旋律。进而达到转调、简化或扩展的目的。

舒曼的钢琴作品在节奏上是多变的。他常用“赫米奥拉“(hemiola)节奏型,从而产生了“舒曼风节奏”所特有的飘逸性。



这种飘逸性的不安定内涵,明显地是经由重音的拖延所造成,而这种重音的不规律出现,大多来自切分音的大量使用,当节奏重音和拍子重音无法同时落下时,节奏韵律就失去了惯有的重量感,因而呈现出强烈的不安定个性。

舒曼惯用的节奏规律,大体有以下几种模式:等节奏、互补节奏、纠缠节奏以不等分节奏相互遇合的旋律与伴奏,在舒曼的钢琴作品中,较常以2:3的形态出现于内敛的乐段。

这种节奏或多或少呈显了舒曼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潜藏于灵魂深处的自我挣扎 。

错综复杂的织体也是舒曼钢琴作品的一大特色。舒曼的钢琴作品之所以让人目不暇接,与他织体创作的丰富多样是分不开的,而他细腻善变的性格也注定了其音乐织体的复杂多变。

舒曼钢琴作品的织体厚重,具有交响性,几乎涵盖了浪漫派音乐中织体语言创作的所有类型,了解这些特点并掌握其演奏技巧对演奏19世纪浪漫派作品很有帮助。其实钢琴音乐是舒曼最有创造性的地方。

从刚刚讲的舒曼钢琴创作特点来看,也可以把它的特点做一个宽泛的总结:

第一:注重心理的刻画,其新颖的语言正来自于心里后动的表达。

第二:各种情绪体验是他用钢琴跃汇所有描述的对象瞬间的幻想,主观的情趣、意境的转换这些使人能感受的到。他的钢琴音乐细腻深刻以及多重性格和难以平衡的心理状态又让人难以把握。

第三:套曲创作上的标题性构想,第一个将多个独立的钢琴小品组合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套曲,如《童年情景》、《狂欢节》等。

第四:常用性格变奏手法,注重和声色彩变化。

舒曼音乐丰富的想象力、表达内心细腻情感和幻想的特征是他心灵的表现、感情的流露。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同样的体现在他的《新事曲》、《幻想曲》、《童年情景》、《林中草地》以及他那著名的《a小调协奏曲》等钢琴作品中。